张艺兴|2021影视盘点:流量的“入侵”,张艺兴突出个人、杨超越保持清醒( 二 )



最为离谱的是 , 除了江疏影扮演的黄希认出了林浩 , 凤凰夜总会的其他人皆是一副不认识林浩的样子 。 类似的剧情BUG在《扫黑风暴》中层出不穷 , 其中一些甚至在网上成为了热门话题 , 这也是《扫黑风暴》评分一路下滑的主要原因 。
先演员后剧本
可能有人会说了 , 剧情BUG是编剧的锅 , 跟张艺兴有什么关系?
说到这一点 , 个人也有一个疑惑 , 为什么在《扫黑风暴》中有关张艺兴的剧情总是那么不靠谱呢?

实际上抛开有关张艺兴的剧情不谈 , 其他剧情不论精彩与否 , 大体上都是合乎逻辑的 。 关于这件事 , 想起了王耀庆的一段采访 , 王耀庆在采访中提到了大陆很多影视剧比较“有意思” 。 一部戏不是在敲定剧本之后再去挑选适合的演员 , 反而是先研究把哪些演员凑在一起拍戏能够赚钱 。 等到演员定下来了 , 接着根据演员的特点去修改剧本 , 这就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
先偶像后演员
说到这里 , 或许有人又要问了 , 为什么要根据演员的特点去修改剧本?难道演员就不能按照原剧本去表演吗?
道理很简单 , 某些演员 , 其的第一身份是偶像 。 偶像最重要的是形象 , 当一部戏与自身的形象发生冲突时 , 偶像宁可不拍戏也要维持形象 。 因此当某部戏一定想要某位偶像出演时 , 那么就只能修改剧本了 , 这就是当下影视界的现实 。 在《导演请指教》中 , 钱宁黄执导的短片《奥斯卡最佳短片》也提及了这一点 , 黄明昊饰演的演员为了满足的愿望而擅自修改了剧本 。

回头再来看《扫黑风暴》中的林浩 , 越想越像为张艺兴量身定制的 。 同样的编剧在同一部戏里 , 为什么水准会忽高忽低 , 而且是在同一个角色上有规律的降智 。 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 , 那就是刻意为之 , 目的自是不言而喻了 。 为了凸显林浩这个角色 , 继而展现张艺兴个人 , 哪怕是牺牲剧情的合理性也在所不惜 。
打压不同的声音
当然了 , 那些影视剧的制作方以及流量艺人们之所以敢如此操作 , 必然是有了应对批评之声的对策 。 不知道从时候开始 , 艺人们越来越说不得了 , 也批评不得了 。 但凡有人站出来说一个“不”字 , 那么就会被扣上诸如黑子、喷子、营销号之类的“帽子” , 利用控评等手段压制不同的声音 。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康熙王朝》中的一个桥段 , 周培公在科考时的文章极为出色 , 只因忘了避讳康熙的名讳而被赶出了考场 。 如今的艺人们俨然是要比肩封建帝王了 , 名字不能随便提 , 提了就一定要夸奖 。 不仅如此 , 包括艺人们的作品也不能随意评价 , 稍不注意用词就会变成“收钱来黑” 。
结语
值得警惕的是 , 这种风气在近期愈发肆意了 , 甚至为了维护劣迹艺人公然咆哮社会公义、在网上围攻官媒、信息“轰炸”表达观点的网友 。 如果放纵这种风气的蔓延 , 对于国产影视剧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 因为关于影视剧好与坏的话语权会全然掌握在制作方、流量艺人以及他们背后的利益团体手中 。 到时候即便影院里全是《上海堡垒》这种片子 , 观众也不得不买单了 , 因为选择权已经被剥夺了 。
个人观点 , 不喜勿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