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孩“半路出家”学插画 “神兽”绘制短视频一条涨粉60万( 二 )


选择板绘 , 对经常挑剔绘画细节的舍溪来说 , 是更方便的形式 。 板绘 , 其实是数码手绘 , 插画师通过在数位板上绘画 , 直接输入电脑 , 画作将以数码形式保留 , 还可以反复修改 。 “当时是直播上课 , 每周一节课讲两个小时 , 我学习了一个月 , 其他时间都在练习 。 那段时间 , 我每天早上六七点就起床开始练习 。 有时候一不留神就画到了两三点 , 去睡一会儿 , 就又起来画……一门心思只想着画画 , 没有产生过任何要放弃画画的念头 。 只不过练习画画时 , 我没有方向 , 没有固定的系列和题材 。 我很感谢当时的努力 , 因为画画是需要长期练习和积累才能有成效的事情 。 ”舍溪介绍道 。
慢慢的 , 她开始在微博上发布自己的习作 , 不断涨粉 , 获得关注 。 之后 , 她尝试去绘制山海异兽题材的作品 。 2019年7月 , 舍溪发布了她的《境》系列作品 , 并持续更新至2020年3月 , 这10幅插画作品接连令粉丝感到惊艳 。
然而 , 提到这一系列的创作 , 舍溪最开始的体会却是“痛苦” , “起初 , 开始画《境》系列的前两张 , 我非常不喜欢 , 总感觉角色的位置和内容都不对 , 构图也是错的 。 可是 , 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 只是看画的时候 , 实在觉得整个风格是厚涂油画式的 , 看起来太腻了 , 没有任何的吸引力 。 ”舍溪只能推倒重画 , 却仍旧不喜欢 , 只能接着修改 , 改至第三版已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 。 “画的主体不够突出 , 又不知道要表达什么 。 当时 , 我刚从深圳回到老家 , 我的心里浮躁又迷茫 。 在我的设定里 , 整张画面应该是温馨的 , 人物和神兽之间是有互动的 。 ”
她认为自己的心境应是“和那些山海异兽来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碰撞” , 于是调整画风 , 才开始发布《境》 。 在该系列中 , “神兽”总是温柔地陪伴在画中人物的身旁 , “静谧”是画中体现出的主要氛围 。 她为该系列撰写的主体语是“沉浮世界 , 静择一片清宁 , 绘心 , 绘梦 , 绘境” , 并在微博介绍道:“作品灵感其实源于最近浮躁的生活 , 希望自己可以找到内心的一方净土……在茫茫的大千世界里 , 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有一个自己的小千世界 。 ”
愈画下去愈能找到风格 , 舍溪愈满意自己的作品 。 她最喜欢该系列的“遇狐” 。 画中静置着一面巨大的屏风 , 屏风上则是九尾狐的形象 , 而在屏风之下只有一个孤单的背影 。 舍溪解释道:“画中孤独绘画的背影就是我自己 , 我觉得人与兽互相陪伴时 , 应该互相展示着温柔的面目 。 ”
画·其状如狐 , 其背上有角 , 乘之寿二千岁
《山海经》的描写很写实 , 用自己的审美再去加工就足够了
对创作山海异兽题材的插画师来说 , 《山海经》无异于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库 , 随便翻阅书中描述的内容 , 就能获得很多的灵感 。 在过去的三年里 , 舍溪依据《山海经》的描述 , 还原了不少“神兽” , 都带着温柔的一面 。
舍溪在《山海经》里读到了关于神马“乘黄”的文字 , “白民之国在龙鱼北 , 白身披发 。 有乘黄 , 其状如狐 , 其背上有角 , 乘之寿二千岁 。 ”舍溪对此很感兴趣 , 又上网查找“乘黄”的内容 , 她又发现《管子·小匡》中写道:“昔人之受命者 , 河出图 , 雒出书 , 地出乘黄……”
舍溪这才明白 , 古代神话的“地出乘黄”意味着“圣人将至” 。 她的脑海里逐渐有了更加丰富的画面 , 除了描绘出“乘黄”有狐之形状、背上有角以外 , 她还增加了许多星象的元素 , 并在“乘黄”的额头上画下太阳与月亮组合的印记 。 “因为根据《管子》的描述 , 我想让它表现出更具祥瑞的特征 , 不能单单只画‘乘黄’ , 还要将‘河出图 , 雒出书’进行结合 , 作品才会更加饱满 , 充满着故事感 。 ”舍溪认为绘画前的构思远比绘画更重要 , 巧妙的构思会让人有代入感 。 她继续解释道:“《山海经》的描写已经很写实了 , 只要我们用自己的审美再去加工就足够了 。 只不过 , 我一定要增加场景的描绘 , 如果单独只画一个神兽 , 会看起来有距离感 , 没有办法跟它们产生一定的共鸣 。 ”
舍溪还曾描绘《山海经》中能向天神请求雨水的“烛阴” , 它为“人面 , 蛇身 , 赤色 , 居钟山下” 。 而舍溪增加了自己想象的场景和故事 , 画中的“烛阴”正在面对着一位手捧桃花的女子 , 舍溪写道:“一日 , 无意闯入一人间女子 , 竟就此与烛阴成为好友 , 女子常会带来一些人间的故事讲给烛阴;又是一年四月 , 人间桃花十里 , 女子折下一枝带去给了烛阴:你看 , 今年人间的桃花开得极好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