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有着国产星巴克之称瑞幸:走出至暗时刻

“最难的是2020年,尤其是调查阶段,那是至暗时刻 。”10月22日,一位接近瑞幸高层的人士向虎嗅表示,当时瑞幸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剧烈动荡中调整公司的基本盘 。
10月21日晚,瑞幸咖啡(下称瑞幸)发布了未经审计的2021年上半年财报,这是时隔近两年,瑞幸回归正常披露进度后的首份财报 。从纸面上看,瑞幸已从寒冬中走出:2021年上半年,瑞幸总收入31.8亿元,同比增长106%;自营门店运营利润为4.2亿元,门店运营利润率达到16.3% 。
和疫情前相比,瑞幸的收入状态也发生了明显变化,2021年前6个月的收入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收入总和(根据瑞幸更新后的2019年财报,其2019年收入为30.2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1年7月,瑞幸自营门店数甚至少于2019年 。
上述接近瑞幸高层的人士向虎嗅表示,2021年瑞幸管理层竭尽全力去梳理新的商业模式,“根本性的挑战是对商业模式的质疑 。”该人士透露,明面上人们只看到瑞幸处于舆论风口浪尖,但更深层的是瑞幸底层商业模式被质疑:那套疯狂开店+高额补贴的粗放模式难以为继 。
而在10月早些时候,另一位熟悉瑞幸管理层的人士曾向虎嗅表示,部分现在的瑞幸高管感觉“委屈” 。他们经常被贴上两种标签:“在陆正耀留下的胜利基础上躺赢”“陆正耀精神的继承者” 。曾有高管向这位人士直言“做得好,人们觉得是沾了陆正耀的光;做得差,被骂能力不如陆正耀,这是不公平的,因为之前留下的坑太多了,今天这个瑞幸几乎是在重建 。”
更决绝的断舍离之举,发生在10月15日 。
【瑞幸咖啡|有着国产星巴克之称瑞幸:走出至暗时刻】这一天瑞幸宣布将实施“股权权益计划”(俗称毒丸计划) 。在公告中,瑞幸直言该计划就是为了应对“针对瑞幸的恶意收购行为”,根据公告,一旦计划被触发,将会显著稀释收购方所有权 。而在今年9月,曾有知情人士向虎嗅透露“某渠道品牌创始人和陆正耀一年前已有接触,并试图收购不超10%的瑞幸股权 。”
瑞幸的至暗时刻
接近瑞幸高层的人士向虎嗅讲述了一些细节,在财务造假案爆出后,瑞幸上下压力很大 。高管们几乎每天都会接到调查或采访邀约,几乎每个高管的微信和短信都“信息爆仓”,各种询问、打探的消息如潮水般“倾灌”到这些高管手机中 。
基层员工也遇到了极大压力 。有员工给高层写信,希望得到明确答复“公司是否还能存续”,因为这个员工还要为下个月的房产月供发愁 。另有一个瑞幸女员工,在收到朋友微信后痛哭一晚,只因朋友在微信中询问“你是不是供职于那家骗子公司?”
为了稳定军心,瑞幸曾在2020年召开会一次全国会议,邀请客户、消费者代表、部分员工参会 。由于压力大,曾有一位瑞幸高管在会场泪流满面 。
“2020年是最苦的 。”一位熟悉瑞幸管理层的人士向虎嗅透露,2020年的瑞幸可谓“内外交困” 。当时公司要面对各种调查,以及处理和债权人之间的复杂关系;而在内,瑞幸出现了一波离职潮,商业模式也遇到激烈质疑 。
在虎嗅今天8月和9月针对咖啡赛道的系列采访中,曾有咖啡业内人士表示,2020年瑞幸危机,给其他品牌带来了机会:从人才上,当时咖啡新势力、茶饮品牌开始大手笔挖角瑞幸人才,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地瑞幸部分关键门店的店长甚至都被挖走 。而动荡的瑞幸,也暂停了扩张速度,在上海一部分原本应该在2020年下半年开业的瑞幸点位,被“转出”给其他咖啡或茶饮品牌 。
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表示,2020年有三到五个月的周期可谓瑞幸的“生死时刻”:“瑞幸面临同时失去消费者、供货方、资本、员工的四重危机 。”而这位人士透露,当时最值得庆幸的举措之一是,在压力极大的时刻,瑞幸的产品研发和日常运营也没有停下 。
曾有人向虎嗅透露,在最混乱的阶段,瑞幸内部依然可以保持两周研发一波新品的速度 。而截至2020年11月底,瑞幸自营的3898家门店构成了瑞幸的“渠道基本盘”,由于咖啡类产品存在“季节性原料采购周期”,动荡状态下的瑞幸手中并不缺少咖啡豆能基础材料 。这三个关键点,让瑞幸可以保持运转 。
而“保持运转”是瑞幸走出至暗时刻的基础 。当时有一些供货方在观望瑞幸的生死,随着咖啡新势力和茶饮品牌崛起,部分供货方面临更多的客户选择 。让这些供货方愿意“等一等”“先观望”的核心原因,是瑞幸的采购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