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双减”两个月后,培训机构的老师都去哪了?

极目新闻采访人员 张屏 张裕 王媛
今年7月底 , 国家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 。 8大方面、30条措施 , 条条重磅 。 “双减”政策在武汉市实施2个多月以来 , 威力逐渐显现 , 武汉市不少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老师们 , 迎来了转型的挑战。 极目新闻采访人员寻访了众多培训机构的老师 , 他们有的已找到新工作 , 并且开始适应新的岗位 , 开启新的职场之路 。 也有部分人选择留守教育培训行业 , 但其中不少人的职业方向发生了变化 。
培训机构高管
到民办校当校长
早上5时多起床 , 6时30分出门 , 8时前到校……今年9月1日开学以来 , 李晓(化名)迎来了新的工作节奏 。
【揭秘!“双减”两个月后,培训机构的老师都去哪了?】“刚开始真的有点不适应 , 毕竟我以前都是早上8时30分出门 , 9时前能到公司 。 ”曾是武汉一家培训机构国际游学总监兼市场部总监助理、现为武汉某寄宿制民办学校副校长的李晓说 , 现在 , 她每周住校两三天 , 其它日子得花近3个小时在通勤上 , 单程得跑80公里 。
李晓之前在武汉一家培训机构工作了9年 , 那时 , 她便常接到民办学校希望她加盟的邀请 , 但她从未想过离开教培行业 , 直到今年7月24日“双减”政策正式发布 。 7月25日 , 李晓离职 , 7月26日 , 她便入职了这家跟她接触了近一年、品牌和规模都不错、对她又很有诚意的民办学校 。
目前 , 作为副校长 , 李晓负责招生、人事、对外合作及发展规划 , 收入与从前差不多 。 “教培机构和学校毕竟是不同的平台 , 我在心态上需要做很多调整 。 与教培机构相比 , 学校的琐事会多一些 , 尤其是在寄宿制学校 , 我需要花更长时间呆在校内 , 没之前自由 , 我需要调整工作的节奏和时间 。 ”李晓说 , 不过学校安排给她的工作和她之前的工作重合度较高 , 所以上手很顺利 , 要说最大的困难 , 就是新单位离家远 , 她基本没时间照顾小孩 , 只能请老人来帮忙 。
李晓说 , 她曾考虑过自己创业做研学旅行 , 但毕竟曾在教培行业太久 , 改行需要从头开始 , 便搁置了这个念头 。
不少人先“代课”
再参加教师招考
采访人员从武汉市一所初中了解到 , 今年8月底招聘的校聘教师中 , 有3人有校外培训机构工作经验 。
2015年从武汉工程大学毕业的陈老师 , 此前一直在光谷一家培训机构当数学老师 , 最高峰时教100多名学生 。 教学业绩不错的他 , 被一些家长挽留做“一对一”老师 , 但他担心“双减”政策会越来越严格 , 坚持参加了公办学校的校聘教师招聘 。 目前 , 他带七年级的两个班的数学 。
“参加我们今年校聘教师招聘的原机构老师很多 , 留下的都是非常优秀的 , 他们的教学水平尤其突出 , 课上得晓畅、明白 。 育人方面 , 他们以前在机构接触得少 , 我们会重点引导 。 学校很希望这些优秀教师能留下来 。 ”该校校长说 。
采访人员从武汉多所中小学了解到 , 受疫情影响 , 今年大量学校将招聘校聘教师的时间从此前的7月延后到了8月中下旬 , 因此到公办学校应聘做校聘教师的原教培机构老师猛增 , 其中不乏名校高学历的 , 公办学校也进行了精挑细选 。 多位校长说 , 他们当然希望能留下优秀教师 , 但现实问题是 , 按照现在的教师招聘政策 , 部分培训机构教师很难考进来 , 一些人可能因此流失 。
采访人员查询发现 , 即以东湖高新区2021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教师的条件为例 , 应聘应(往)届毕业生岗位的 , 应为2019届、2020届、2021届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应聘在职优秀教师岗位的 , 需要具备现任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且具备5年或8年及以上一线教学工作经历 , 教育培训机构工作经历和毕业前实习任教经历不计算为符合条件工作经历 。
25岁的小杨目前在一所公办初中做校聘教师 , 教九年级数学 。 2018年大学毕业的她今年参加了几次校聘教师招聘 , 试讲表现都很好 。 她说 , 她已经享受不到应届生就业政策 , 若参加教师社招 , 需要攒3-5年校聘教师经验 , 到时她已经快30岁了 , 除了要拿好几年的较低收入 , 未来发展也会受限 , 还面临结婚生子的问题 。 “我们了解过 , 哪怕是经济发达的区 , 校聘教师一年也只能拿到四五万元 。 ”小杨说 , 随着双减政策出台 , 公办学校确实需要有更多教师 , 她希望能有相关政策帮助教培机构教师转型 , 给大家同等参与考试竞争的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