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寡独居老人现状调查:不同程度存在没人陪护、就医困难

“嘭”的一声 , 滢豆玛准备起身上厕所时 , 不知怎么摔到了地上 , 剧痛立即袭来 。 71岁的她咬牙坚持从地上爬起来 , 扶着床沿、柜子、门框进了卫生间 , 坐在马桶上后久久无法起身 。
不知过了多久 , 她硬撑起身体 , 连骨碌带爬往床的方向挪动 , 还顺手夹带上一个塑料盆用于大小便应急 。 还好 , 床边的桌子上有前晚准备的热水和食品;但客厅沙发上的手机 , 她实在没力气去拿了 。
第二天下午4点多 , 滢豆玛家的门被打开了 。 原来是邻居一天多没见到她 , 又打不通电话 , 怕她出事 , 于是拿备用钥匙打开了她家房门……
滢豆玛是一位生活在北京的独居老人 。 像这样的老人在我国还有很多 , 他们因子女长期不在身边、无子女照料 , 无奈独居;还有一些老人因种种原因没有子女 , 又没有老伴 , 成为孤寡老人 , 他们大多数进入养老院 , 也有少部分人独自生活 。 这些老人不同程度存在没人陪护、无人慰藉、就医困难等问题 。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近日在接受《法治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民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明确目标方向、制度框架、工作任务、服务标准等关键内容 , 重点保障孤寡老年人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 加快养老服务专门立法进程 , 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
住养老院没家的感觉
住家里担心突发意外
“一个人生活 , 就要自强自立 , 内心要强大 , 不怕困难 , 披荆斩棘 。 ”9月27日晚上 , 在北京市朝阳区利泽西园小区家中 , 已独居几十年的滢豆玛对采访人员这样说道 。 但回忆起3年前在家中摔倒的那场突发意外 , 她仍心有余悸 。
当时 , 她既无力出门求救 , 身边也没有通信设备 , 只能忍着疼痛 , 爬到床上平躺下来 。
邻居打开她家门后 , 走到床前 , 看她躺在那里 , 下意识地把手指伸到她鼻孔边 , 看有没有呼吸 。 这时 , 迷迷糊糊的滢豆玛醒来 , 对邻居说道:自己动不了了 , 可能是把腰摔坏了 。
邻居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 。
独居在家 , 老人们最怕的就是这样的突发意外 。
年过古稀的高文英住在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的一个老小区 , 已独居多年 , 因家住3楼、没有电梯、腿脚不便 , 上下楼外出买东西成了她的一大难题 。
每次出门前 , 她都要反复检查是否带了钥匙 , 然后拿上门口的塑料椅子 , 扶着楼梯扶手 , 一步一步沿着楼梯往下挪 , 每下一层 , 都要放下椅子坐在上面歇一会儿 。 下到一楼后 , 把椅子放进停在楼门口的一个小推车里 , 推着出去购物 。
为了减少突发意外发生 , 高文英一般不下楼 , 平时就在家里读读书、在客厅里绕绕弯 , 困了就休息 , 饿了就自己做点吃的 。 即便如此 , 她仍坚持在家里养老 , “住在自己家里自由 , 希望以后能老死在自己家里” 。
住自己家 , 还是去养老院 , 是很多孤寡、独居老人不得不面临的选择 。
年届90岁的王淑芳为此纠结不已 。 王淑芳20世纪50年代大学毕业 , 先是在国家某部委工作 , 后来又调动到某央企 , 退休前是这家央企的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 。 退休后她又被单位返聘 , 直到66岁才开始退休生活 。
最初 , 她选择在北京市昌平区一家养老机构养老 , 这家机构适老设施不错 , 经常开展老年活动 。 当时 , 她坐地铁往返于养老机构与家之间 。
后来 , 她的股骨头坏死 , 坐地铁不方便 , 就离开养老机构住回家里 。 但她家所在的楼房没有电梯 , 又住4层 , 上下楼非常不便 , 不久后 , 她又住进了家门口附近的一家养老院 。
9月30日下午 , 采访人员来到这家位于北京四环边的养老院 。 王淑芳坐在轮椅上 , 由工作人员推出来停在院子里的会客桌前 。 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 , 王淑芳佝偻着身体 , 颤颤巍巍地挪到藤椅上坐下 , 开始诉说自己的故事 。
在王淑芳看来 , 入住养老院 , 有工作人员照顾 , 一日三餐吃得挺好 , 还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 但她就是不习惯养老院的集体生活 , “没有家的感觉” 。
“住在养老院里 , 就要服从养老院的管理规定 , 过集体生活 , 叫你起床就得起床 , 叫你吃饭就得吃饭 , 叫你干嘛就干嘛 。 你说我今天想吃面条 , 明天想喝粥 , 那不可能 , 养老院有固定的食谱 。 ”王淑芳说 , 在家里就很自由 , 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 , 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 想出去就出去 。
但她又没有办法不住这里 , “我老伴走了 , 也没有儿女 , 我就是一个白发老太太 , 孤单一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