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的乡村“老二代”:上要赡养二老,下要帮助儿女养家( 二 )


三是家庭资源的代际分配面临挑战 。 雷望红在中部多地调研时发现 , 一些老人生重病后 , 选择不去治疗 , 去世后被发现其实有一定数额的存款 。 雷望红告诉采访人员 , 这种选择背后有两种考虑 , 一方面是子辈要进城买房 , 孙辈要进城就学 , 家庭资源有限 , 要么投向城市 , 要么投向乡村 。 留守老人还考虑到治病费用可能极大 , 加上一旦失去自理能力 , 也缺乏照顾和尊严 , 因此选择了把资金留给子孙 。 岳阳县民政局救助股负责人陈再兴近年来接待了很多想申请低保的老人 , “家庭条件其实还可以 , 有子女赡养 , 但是子女在城市买房后 , 每个月要还数千元贷款 , 家庭压力很大 。 ”
四是养老保障体系的持续完善 。 “低龄老人既能赡养高龄老人 , 还能帮助子辈、孙辈 , 背后是党委政府持续强化和完善养老保障能力和体系 , 给予了一定支撑 。 ”何倩倩认为 , 近年来 , 从农村养老保险到高龄补贴等等 , 相关养老资源不断下沉 , 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集体经济分红等等 , 对乡村老人的生活质量改善很有意义 。
采访人员在湖南多地农村了解到 , 60岁以上的老人 , 每人每月有103元农村养老保险金;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 , 财政每月补贴501元/人 , 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 , 财政每月补贴748元/人;符合相关条件的残疾老人 , 每月享有“两项补贴”为140元/人;如果纳入低保 , 则按不同类别每月有数百元不等的低保金 。
何倩倩说:“还有一点不能忽视 , 自精准扶贫以来 , 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 乡村信息建设加快 , 老人群体的相关信息 , 例如人口数量、年龄结构、身体健康状况、住房危险情况、安全饮水问题等 , 基层政府以前并不完全掌握 , 如今都建档归类 , 逐步纳入政府视野中 , 作为防贫的风险点 , 逐步得到消除 。 ”
传统养老模式在弱化 , 新模式未建立
如何为“老二代”减轻负担?中部某县一位民政局局长告诉采访人员 , 相对于日益加剧的老龄化问题 , 政府对乡村养老的支持仍然不够 。 他以乡镇一级养老院为例 , 按当地政策 , 乡镇一级养老院的运营费用由乡镇承担 , 人头经费、水电费、生活物资费用、维修费等等 , 每年一般都要40万元左右 。 很多乡镇难以落实这笔费用 , 养老院院长只能长期到各级各单位“化缘” , 养老院只能提供保底水平的服务 。
何倩倩此前在中部某县调研时也发现 , 当地前些年建设了23个公办养老中心 , 她调查了其中18个 , 发现真正运转的是6个 , 其中5个改制成民营机构 , 只有1个是政府继续经营 。 “核心是经费问题 , 建设是一大笔资金 , 后期运行投入更大 , 管理维护的安全责任也大 , 有的就慢慢停了 。 ”
近年来 , 也有一些社会资本进入乡村养老市场 。 上述民政局局长告诉采访人员 , 相关情况也是泥沙俱下 , 有的步子走得太快 , 投入大、收费高 , 不适应乡村消费水平 , 大量床位长期闲置 , 难以运营下去 。 有的浑水摸鱼 , 甚至出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 养老变成“坑老” 。
有的地方考虑到尽量不让老人脱离“熟人社会” , 由村委会组织 , 借助村部等场所 , 创办农村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 , 配备1名专职服务人员及数名兼职服务人员 , 为留守老人提供日间休息、休闲娱乐等服务 。
“前些年轰轰烈烈搞过 , 刚建的时候 , 每个村给3万元经费 , 但现在很多办不下去了 , 主要原因是政府大包大揽的模式 , 一旦没有专项经费后 , 就偃旗息鼓了 。 ”一位民政干部说 。
“综合来看 , 政府、市场、村庄、家庭 , 四方所提供的养老服务基本是碎片化供给 ,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弱化 , 新的养老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 乡村养老出现薄弱地带 , 甚至出现风险点 , 尤其对有两代老人的家庭带来较大压力 。 ”何倩倩认为 。
要推动乡村养老模式尽快建立健全 , 除了业界呼吁多年的政府加大支持、社会资本积极进入、敦促子女尽责外 , 受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要做好三个衔接 。
一是文化上的衔接 。 湖南省社会福利与养老产业协会副秘书长龙攀表示 , 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 有的家庭认为只有无子嗣的、子女不孝的老人才去养老院 。 何倩倩在调研中 , 遇到过有的老人被子女送到养老院后 , 不惜以绝食、绝药来表达反对 , “随着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 , 机构养老将成为家庭养老的重要补充 , 必须帮助人们尽快转变观念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