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饭店|感动无数中国观众的“卢旺达辛德勒”竟然是个恐怖分子?( 四 )


而且 , 这个谈判很早就进行了 , 胡图极端分子之所以没有血洗酒店 , 他们忌惮的不是保罗所谓的人脉 , 是“爱阵”的武装力量 。

(卢旺达爱国阵线领导人:保罗·卡加梅)
值得一提的是 , 电影中有这么一个感人至深的名场面:
当一众欧美白人在法军保护下远去 , 甚至连白人神父、修女都抛下修道院的黑人修女以及收养的一众孤儿时 , 唯有保罗孤独屹立在狂风暴雨中 , 站在众人面前 。 此时 , 背景音乐切换为童声演唱的卢旺达民歌之际 , 一个酒店员工伸出了一把伞 , 替保罗遮挡了风雨 。

这把伞象征着团结和自救 , 而非来自西方社会的援手 。 在最绝望的时刻 , 保罗是卢旺达人民的希望 , 象征着战争中残存的人性之光 。
这段情节让全世界无数观众泪崩 , 可却激怒了当时千山饭店的真实幸存者 , 他们中一些人开始四处为公理奔走 。
其中一名叫爱德华·卡伊胡拉的幸存者和美国作家克里·祖库斯合著了一本名为Inside The hotel Rwanda; The Surprising True Story .. and Why It Matters Today(暂无中文译名 , 直译为:深究《卢旺达饭店》:令世人震惊的真相以及为何在今天重提很重要) 。

该书一共采访了74名千山饭店的幸存者 , 其中记载了许多令人震惊的真相:保罗不仅未曾无私接纳过任何求助者 , 反而任由那些走投无路的穷苦者在酒店外被暴徒杀死;
三个月里 , 保罗除了强行索取数十倍的房钱外 , 还不断额外勒索高额小费中饱私囊 , 他还将钱花光的幸存者赶出酒店放任暴徒杀戮 。

更有幸存者愤怒指出:“保罗就是与胡图族极端分子沆瀣一气 , 电影中的保罗伪造名单糊弄胡图族暴徒 , 现实中的他不但积极配合暴徒 , 甚至还进一步探查出一些重要的客人 , 其中包括联合国官员和图西族知名人士 。 是联合国观察员武官截获了保罗的企图 , 对名单偷偷做了手脚才迷惑了那些胡图极端分子!”
此外 , 当时电影上映后 。 卢旺达总统卡加梅也表示:“保罗没有救一个人 , 他实际就是美化捏造的 , 卢旺达不需要欧洲和美国的人造英雄 。 ”

除了许多卢旺达人对《卢旺达饭店》表达不满外 , 同样对电影不满的还有片中那个奥利弗上校的原型——时任联合国驻卢旺达维和司令官的加拿大人罗密欧·达莱尔将军 。
达莱尔本人对于《卢旺达饭店》十分愤怒 , 他称其是:“令人作呕的发明历史!”

同时 , 达莱尔也十分不满片中对他进行的丑化 , 因为达莱尔从来到卢旺达后就一直试图有所作为 , 很早就探查到胡图族各方势力在囤积武器 。
他曾多次试图阻止 , 却被联合国强压了下来 。 再之后 , 达莱尔不断收到卢旺达胡图当局有可能执行种族大清洗的可靠情报 , 结果都被联合国高层完美无视 。

当大屠杀最终爆发后 , 联合国方面却宣布撤军 , 其中装备最精良的比利时维和部队在损失10人后 , 立刻选择跑路 , 还带走了几乎所有的先进武器装备 。
这导致达莱尔手头仅剩下不到300人 , 且装备落后 , 甚至不如胡图族政府军 。
之后 , 当联合国再度要求达莱尔在内的最后一批维和官兵撤走时 , 达莱尔却选择抗命 , 并抱着必死的决心留守下来 。

在他的鼓舞下 , 不到300人的蓝盔部队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 , 占据了基加利一些图西族难民聚集地区 , 保护了超过2万名图西族及胡图族温和派难民免受屠戮 , 并想方设法将其送到卡加梅的“爱阵”控制区 。

这些故事 , 电影里没有任何展现 。
达莱尔患上了严重的PTSD , 卸任回国后多次企图自杀 , 好在他凭借顽强意志战胜了心理疾病 。
痊愈后 , 达莱尔决心要让世人了解卢旺达大屠杀真相 , 他根据自己的维和亲历 , 撰写了《与魔鬼握手:卢旺达人道使命的失败》一书 , 还在2004年1月 , 临近大屠杀十周年之际出席了卢旺达种族屠杀的国际法庭并亲自作证 。

之后还与2004年日本NHK电视台合作制作了《与魔鬼握手》的纪录片 , 2007年有同名电影问世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这本书中 , 达莱尔将军也证实千山饭店的经理保罗只接受有钱人的庇护请求 , 任由穷人在外边遭屠杀 。
大家各执一词 , 难有定论 , 但至少能证明一点:真实的保罗极大概率是没有《卢旺达饭店》中那么伟光正的 。

不过 , 这些不同的声音过于微弱 , 在世界舆论场上泛不起一丝涟漪 。
即便如此 , 卢旺达政府方面还是对《卢旺达饭店》给予了正面肯定 , 毕竟这部片子虽然涉嫌伪造保罗的功绩 , 但至少没对卡加梅及其领导的爱国阵线 , 还有达莱尔将军进行直接丑化 , 甚至还在片尾少量客观展现了“爱阵”的功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