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饭店|感动无数中国观众的“卢旺达辛德勒”竟然是个恐怖分子?( 三 )



电影还介绍了保罗的妻子是图西族人 , 双方生育了3个活泼可爱的儿女 , 一家人和和睦睦 , 同时保罗还和自己的图西族邻居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

将这一切铺垫完成后 , 故事就推进到历史上的“卢旺达大屠杀”序幕了——1994年4月6月当晚 , 时任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的座机(飞机上还有布隆迪总统)被不明势力击落 , 全机无人生还 。
随即 , 在胡图族极端分子把持的电台煽动下 , 大量胡图族军队、民兵甚至普通平民举起手中的屠戮工具 , 杀向图西族人 。


这个时候 , 电影并未展现多少直接屠杀的镜头 , 而是安排了无数图西族邻居躲进保罗家里 , 理由是“保罗是众人唯一可以信任的胡图族人” , 这也为后边保罗展现出无私义举埋下伏笔 。
次日清晨 , 胡图政府军按照名单闯进图西族人家中搜捕 , 进入保罗家里 , 在查明他是胡图族身份后 , 带头军官要求保罗带他们去外事饭店(保罗之前工作的单位)打开保险柜 , 保罗恳求带着妻儿及一众邻居共同前往 , 军官答应了 。

到达外事饭店后 , 众人的图西族身份被发现 , 胡图军官准备处决这些“蟑螂” , 并强迫保罗亲手执行 , 对此 , 保罗掏出一些财物求赎出了自己妻儿 。 但看到邻居们绝望的眼神后 , 于心不忍 , 于是将所有的钱掏出 , 并来到千山饭店拿出更多财物给了胡图军官 , 让众人得以幸免 。

也就是在电影进行到这里后 , 保罗也正式开启了他“卢旺达辛德勒”的拯救生命的感人事迹 。
之后保罗将这些邻居连同后到的一批批的孤儿和难民接纳进饭店 , 安排妥当 , 只等待联合国维和部队在内的外国军人帮助撤离就行 。
只可惜的是 , 等来的法国军队却只接走了店里那些持有西方国家护照的外国人 , 对寻求庇护的图西族视若无睹 , 任其等死 。




至于联合国维和部队 , 则更是显得无能为力 , 司令官奥利弗上校一直表现出无可奈何 , 无能为力以及不断对保罗表达自己“羞愧难当”的情绪 。
更离谱的是 , 片中说明了10个比利时蓝盔士兵被杀 , 可奥利弗上校在面对胡图族暴徒来此威胁之际 , 却要求手下人竭力忍耐 , 甚至都不得举枪对准暴徒 , 显得尤为“窝囊” 。

于是 , 饭店内的1268名图西族难民的生死完全落到了保罗身上 , 保罗成为了这些人唯一的希望 。
于是 , 保罗动用了自己所能动用的全部财富、人脉来保护躲避在千山饭店里的无辜平民 。

其中 , 保罗最重要的人脉——图族政府军高官比祖蒙古将军 , 因保罗贿赂的金银财宝与美酒佳肴 , 多次派兵保护了饭店 。
同时 , 为了维持千山饭店中的基本生存 , 保罗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杀人如麻的胡图民兵头子那里采买物资 。

期间 , 保罗一家还获得了比利时政府的政治避难资格 , 但保罗却放心不下众人 , 坚持留守酒店 。
最终 , 在保罗的不断争取和酒店众人的坚持自救下 , 加上战事开始不利于胡图政府军 , 胡图族政府军和图西族的卢旺达爱国阵线(简称“爱阵”)达成交换协议 , 酒店内避难的人们在联合国维护部队的护送下以及“爱阵”部队的及时援助下 , 保罗一行人终于穿越火线 , 平安抵达“爱阵”控制区 。

以上就是《卢旺达饭店》的大致内容 , 不可否认 , 电影本身内容很感人 , 片中有许多情节都真实再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
但世人更多的还是记住了保罗这样一个“辛德勒式”人物 , 但历史上真实保罗·鲁塞萨巴吉纳是怎样一个人呢?这个答案还真不容易给出 。

2这部电影播出后不久 , 就不断传出争议 。
首先对这部片子进行质疑的 , 就是“爱阵”领袖卡加梅组建的卢旺达新政府 。
2006年6月6日 , 首次来华访问的卢旺达参议长樊尚·比鲁塔在接受中国媒体专访时 , 就提到过《卢旺达饭店》中存在一些问题 。

按照比鲁塔参议长的说法 , 电影本身是不错的 , 让全世界都知道了那场大屠杀 , 但是电影主角保罗·鲁塞萨巴吉纳只是电影里的英雄 , 并不是卢旺达人民认可的英雄 , 好莱坞刻意淡化了“爱阵”和其他力量的作用 , 当时胡图极端分子没有摧毁千山饭店并不是靠保罗动用关系 , 而是饭店里始终驻扎着联合国武装力量 , 同时这些极端分子本身也需要一个休闲娱乐之地 , 电影过度强调保罗个人的作用 , 失之偏颇 。

至于最后1268个人质获救 , 更是和保罗基本没关系 , 饭店里躲藏的图西人是“另一个保罗”(即保罗·卡加梅)领导的“爱阵”部队和胡图政府谈判才得以幸存 , 一个胡图族政府军俘虏换一名图西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