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用科技传承非遗文脉 荣耀携手92岁的非遗泰斗重现《黄河十四走》

黄河 , 中国第二长河 , 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 , 也是中国人的“母亲河” 。在黄河流域 , 诞生了大量珍贵的民间非遗艺术 , 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 更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 。
智能手机|用科技传承非遗文脉 荣耀携手92岁的非遗泰斗重现《黄河十四走》
文章图片
今日 , 荣耀手机官微发布了一则预告片 。《黄河十四走》作者、著名画家杨先让曾在4年内14次走访黄河流域 , 并将沿途见闻编撰成《黄河十四走》著作 。但因年代影像条件限制 , 一些非遗还没来得及被记录就已遗憾消失 。
此次荣耀Magic3系列联合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及杨先让 , 一起开启用科技传承非遗文脉活动 , 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的细节之美 。9月26日 , 荣耀京东超级品牌日当天 , 完整版纪录片即将上线 。
杨老探索黄河流域非遗14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荣耀Magic 3的顶尖影像系统将在助力用科技非遗文脉活动中发挥怎样优势和作用?荣耀Magic 3镜头重现的非遗细节和当年相比会有哪些变化?一切谜底 , 将在完整纪录片中揭晓 , 非常值得期待 。
智能手机|用科技传承非遗文脉 荣耀携手92岁的非遗泰斗重现《黄河十四走》
文章图片
据了解 , 自1986年至1989年 , 杨先让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的组建者之一 , 率领考察队14次深入黄河流域 , 考察当地的民间艺术种类、艺术风格、民间艺人、节庆习俗等 , 足迹遍及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8省(区) 。
在走访中 , 考察队积累了近千张图片资料 , 并整理出二十多万字的文本 , 汇集成《黄河十四走》一书 。
书中不仅详述了诸如安塞腰鼓、汉画像石、木版年画、剪纸、农民画、石刻、泥(面)塑等民间技艺 , 还分析了其艺术风格、反映的民俗风貌、折射的文化内涵等 , 并记录下当时优秀的民间艺人(如刘兰英剪纸、苏兰花剪纸、潘京乐皮影等) , 为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留下了珍贵的图文资料 , 被誉为黄河流域艺术的“百科全书” 。
在我国 , 民间艺术是一个庞大的造型世界 , 实实在在与广大平民共存了数千年 , 并自始至终沿着自己的规律去进行创造 , 发展成一深厚而丰富的艺术体系 。正是这些典籍不载、正史不论的民间艺术 , 在很大范围内支撑着一个民族的元气和凝聚力 。
智能手机|用科技传承非遗文脉 荣耀携手92岁的非遗泰斗重现《黄河十四走》
文章图片
作为80年代考察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的第一人 , 杨先让深切感受到了当时因为科技、影像、设备、资源、环境等种种限制所留下的遗憾 。他回忆称 , 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相机 , 都有胶卷 , 很少 。遇到了精彩的壁画艺术 , 只能趴在地上临摹 , 因为光线太暗 , 当时用相机根本无法记录 。现在想起来都很遗憾 , 可是也是尽力而为了 。
“你们现在又有手机 , 科技的东西又特别好 , 那就能保留很多的好东西 。”
智能手机|用科技传承非遗文脉 荣耀携手92岁的非遗泰斗重现《黄河十四走》
文章图片
这一次 , 和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以及荣耀手机一起 , 用影像重新走黄河路 。一起开启 , 用科技传承非遗文脉 , 让更多的人能看到这些精彩的艺术品 , 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的细节之美 , 喜欢上这些民间艺术 。
借助荣耀Magic 3顶尖的影像系统 , 将重现《黄河十四走》之路 , 并沿途采访记录那些流传于民间的非遗技艺 , 将它们用荣耀Magic3全部记录下来 。“这个对我们来说真是让人开心 , 让人感动 。”杨先让说 。
杨老之所以如此兴奋 , 一方面是因为荣耀的科技助力 , 弥补了当年因为设备、资源等条件限制留下的遗憾 。另一方面 , 荣耀Magic3的顶尖影像能力为重现《黄河十四走》之路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和想象空间 , 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非遗作品的细节之美 , 更因此逐渐了解非遗、热爱非遗 , 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保护非遗的队伍中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