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废液卖8000元!盗销稀有金属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铑和钌作为存量稀少的贵金属 , 因为与铂化学性质接近 , 也被称为铂系金属 。 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及帮助提高性能、防腐蚀等特质 , 使得铑和钌成为电子、化工等产业不可替代的重要生产材料 。 然而 , 也正是铑和钌的“高价值” , 让一些不法分子动起了歪心思 。 近日 , 经江苏省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淮安经开区)检察院提起公诉 , 法院一审以职务侵占罪分别判处被告人王某、夏某、金某有期徒刑四年九个月至二年不等刑罚 。
保管员的蹊跷行为
2020年11月21日 , 江苏某电子公司的安保科长张明在监控室例行安防巡查时 , 意外从监控画面中看到奇怪的一幕——公司电镀车间的保管员金某一个人从电镀车间用小推车推了8个大桶离开了生产厂区 。
“电镀车间保管员不好好在仓库整理生产资料 , 为何推着装有8个大桶的小推车离开?”这引起了张明的注意 。
该公司是当地一家大型电子产品生产企业 , 由于生产工艺的要求 , 需要对生产的产品表面进行铑和钌的电镀 , 增加防腐蚀性能 。 金某所在的电镀车间专门负责用电镀工艺进行产品加工 , 车间内存有大量的铑钌电解液 。
作为公司安保科长的张明知道 , 厂里的铑钌电解液因含有铑和钌 , 价格一直非常昂贵 , 其中铑的价格几年就上涨了12倍 , 国际金属交易市场价格高达每盎司1.21万美元 , 是同期黄金价格的7倍 。 正是由于电解液价值巨大 , 厂里一直将其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重点监管 , 甚至连电镀后的铑钌废液也要按规定回收再利用 。
8个大桶没按规定申报 , 被私自带出工作区 , 张明心里一紧 , 联想到近期有人反映电镀车间铑钌废液损耗大增 , 于是怀疑金某监守自盗 , 将铑钌废液偷运到外面获利 。
在调取监控比对 , 初步掌握金某监守自盗的情况后 , 张明将情况报告了公司领导 。 随后 , 公司领导和张明找到了金某 。
面对铁证 , 金某承认了自己偷盗8桶铑钌废液的事实 , 还交代自己是受电镀车间科长夏某指使 , 从2018年开始偷偷收集、运输、贩卖铑钌废液牟利 。
两年多的时间 , 电镀车间科长和保管员一直在倒卖价值不菲的贵金属生产资料 , 江苏某电子公司随即报警 。
一瓶废液卖了8000元
2020年11月25日 , 经进一步调查 , 公安机关以涉嫌职务侵占罪将江苏某电子公司安保队长王某、电镀车间科长夏某、保管员金某抓捕归案 , 并由此揭开了一个偷、运、炼“一条龙”的黑色链条 。
2018年5月 , 王某在一次朋友聚会中遇到了自己的前任——曾在该公司当过安保队长后又离职的李某(另案处理) 。
“兄弟 , 你在公司能接触到电镀废水吧?你弄点出来 , 我来卖钱 , 兄弟们一起吃吃饭喝喝酒 。 ”几轮推杯换盏后 , 李某向王某提出了盗取铑钌废液的计划 。
起初 , 王某也不敢答应 , 电镀废水值不少钱的事 , 身为公司安保队长 , 他多少知道一点 。 但是 , 禁不住李某的多次“邀约” , 最终王某答应帮忙搞一点用剩的铑钌废液 。
在王某看来 , 尽管用剩的废液按规定也需要回收 , 但毕竟“没什么大用” , 还有“损耗” , 自己搞一点给朋友 , 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
2018年9月 , 王某找到了电镀车间科长夏某 , 让其帮忙搞一瓶废液 。 由于平时两人关系非常好 , 夏某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 几天后 , 王某如约将夏某用大可乐瓶装的废液交到了李某的手上 。
本以为就是一瓶不值钱的废液 , 结果李某安排人检测后 , 居然给了王某8000元 。 一瓶几升的铑钌废液值几千块钱 , 那几桶岂不是更值钱?找到“发财路”的王某很快就和李某达成了新的“合作”意向 , 为了更方便获得铑钌废液 , 他又把夏某和金某都“拉下了水” 。
三人经过协商 , 由夏某将仓库保管钥匙交给金某 , 装上四五桶铑钌废液 , 偷偷放到夏某车内带出厂区 , 最后由王某以每桶8000元至数万元不等的价格交给李某 , 所得赃款由三人均分 。 两年多的时间 , 三人先后盗卖数百桶铑钌废液 , 获利数百万元 , 其中王某一人就获利80余万元 。
盗销稀有金属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今年2月28日 , 公安机关以涉嫌职务侵占罪将该案移送至淮安经开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
“我们在依法查清该起职务侵占案件犯罪事实外 , 还发现此类案件背后的黑色产业链……”淮安经开区检察院检察长徐蔚敏说 。
据介绍 , 铑不仅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等领域 , 同时也是生产汽车三元催化器(将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转化为危害较小物质的净化装置)的重要材料 。 全球每年回收的铑80%以上都用于自动催化剂的生产 。 而钌大部分用于制造耐磨电接头和厚膜电阻 。 这几年随着汽车和手机制造等产业的大规模发展 , 市场上对铑和钌需求巨大 , 由于存储量较少、价值又高 , 循环利用和回收便成为获取铑和钌的重要方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