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万元一针的抗癌药,真的有效吗? 专家这样说
“120万元一针的抗癌药”、“一针可以治疗癌症”……最近 , 类似的讯息在不少人的朋友圈刷屏 , 还有一些相关的爆款短视频 。
“大家说的这种抗癌药是CAR-T疗法 , 它是一种免疫疗法 , 主要是用来治疗淋巴瘤的 。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主任杨海燕说 , 这是一种最新的药物 , 有特有的适用人群 。
120万元一针的抗癌药 , 使用要慎重
CAR-T疗法究竟是怎么治疗癌症的?杨海燕做了一个简单的解释:把患者的T细胞用一定的方式分离出来 , 将T细胞加工修饰后 , 再把细胞扩增 , 然后回输到患者体内 , 让其杀伤肿瘤 。 从这个角度讲 , CAR-T细胞就像一个特种兵 。
它是一种个性化治疗 , 因为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 。 这个治疗过程一般需要6周左右 。
CAR-T疗法目前在国内获批的适应症只是复发难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 , 包括纵隔大B、转化大B等 。 并不推荐初次诊断的淋巴肿瘤患者使用 。 它是现行淋巴瘤治疗手段的一个合理补充 。
从临床数据来看 , 使用这种治疗的患者 , 目前最长随访时间4年左右 , 仍有40%以上的患者生存 。
国科大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淋巴瘤肿瘤内科曾接诊过一位60多岁的男性患者 , 初诊是低级滤泡淋巴瘤 , 治疗之后 , 三次复发 , 转化成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 并且出现全身转移 。
“我们当时正在进行CAR-T疗法的临床试验 , 他进组治疗后效果不错 , 目前已经过去两年了 , 这位患者的情况依旧良好 , 已经回归正常生活 。 ”
但是 , 和所有抗癌药物一样 , CAR-T疗法也存在临床应用风险 , 不是每一个地方的每一位医生都会应用这种治疗手段 , 也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 。
“患者一定要到有资质的医院 , 经过医生评估后 , 才能明确是否适用 。 ”杨海燕所在的科室是国内首批获得使用CAR-T细胞治疗淋巴瘤资质的中心之一 。
从目前临床数据来看 , CAR-T治疗可以使大约50%以上的患者的肿瘤完全缓解 , 其中40%多的患者可以长期获益 。
不过 , 目前 , 这种治疗的费用的确比较昂贵 , 一个疗程大约在120万元 。
年轻人要少熬夜 , 保护自己的免疫力
【120万元一针的抗癌药,真的有效吗? 专家这样说】在杨海燕看来 , 类似CAR-T治疗这种新药物 , 为淋巴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
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日” , 杨海燕想对这些肿瘤患者说 , 淋巴瘤的治愈率还是比较高的 , 即便是晚期的患者 , 也有很多机会 , 千万不要轻易放弃 。
前段时间 , 杨海燕刚接诊了一位30多岁的女性患者 , 出现胸闷、气促 , 且迅速加重一个月 , 在当地医院就诊后发现全身淋巴结肿大 , 部分超过12cm , 胸腔、盆腔、卵巢等广泛侵犯 。 穿刺后确诊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
“转诊到我们医院后 , 我们首先要确定是否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 , 因为纵隔大B亚型治疗方案跟普通弥漫大B是有差异的 。 ”杨海燕说 , 在经过病理分析后 , 发现女患者是原发纵隔淋巴瘤 , “我们给她制定了对应的治疗方案 , 中间她出现中枢复发 , 我们又进行了新药联合方案治疗 , 达到缓解后行自体干细胞移植 , 目前这位患者目前的生存周期已经超过22个月 , 结合该病特征 , 该患者基本考虑已经治愈 。 ”
杨海燕表示 , 淋巴瘤是造血系统实体肿瘤 , 除头发及指甲外 , 全身每个部位都可能发生淋巴瘤 , 不过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 。 包括传统的放化疗、手术治疗(少部分)、移植、靶向及免疫治疗 。 “对患者来说 , 最关键的是及时的病理诊断 , 因为淋巴瘤有100多种 , 如果诊断出现偏差 , 一线治疗不当 , 就会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 , 甚至从可以治愈变成无法治愈 。 ”
在淋巴瘤的预防上 , 杨海燕提醒大家 , 免疫力低下、有器官移植、EB病毒感染等等的人群 , 要特别注意自身状况 , 如果颈部和锁骨上、腋窝、腹股沟出现不痛不痒的淋巴结进行性肿大 , 要及时就诊 。 “另外现在这个时代背景下 , 很多人的生活不规律 , 长期缺乏睡眠 , 饮食不健康 , 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 容易中招 。 ”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采访人员 吴朝香 通讯员王屹峰
推荐阅读
- 骁龙8|发布至今没对手!摩托罗拉edge X30降至2899元:最便宜的骁龙8
- 贾跃亭|首台FF 91装配完成 马上量产!贾跃亭称比法拉利等快的多 200万买吗?
- Mate|曝支持5G的华为Mate 40E Pro下月卖!麒麟9000L备货极少
- 诈骗|120万粉丝的缅甸网红李赛高被戳破!警方:真实身份是诈骗团伙
- 游戏|《艾尔登法环》IGN 10分:FS社最具野心的作品
- 猝死|28岁的工程师离世在冬夜:网传字节跳动又有员工送医院急救
- 发动机|三缸机的“病” 为何要用四缸机来治?
- 大脑|科学家首次记录到人去世前15分钟脑电波:揭示大脑最后的想法
- 气球|花3年搞出气球的一千种死法 这操作把我看害怕了
- 电池|比盐还小!世界最小的电池诞生:支持反复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