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只有他回归,娱乐圈才能停止变烂( 二 )


但与此同时 , 却有一帮老艺人顶着这样的风口再次翻红 。
那就是最近狂霸热搜的大湾区哥哥们 , 陈小春、谢天华、张智霖、梁汉文、林晓峰 。

他们严格要求自己的外型 , 演戏唱跳都不拉垮 , 进圈多年少有绯闻 , 认认真真地做一个艺人 。
在他们身上 , 我们看到了当年以TVB艺人为代表的香港娱乐圈多年传承下来的职业素养 。
当年香港娱乐圈 , 有多强?
众星云集 , 万千星辉 。
当红艺人 , 影视歌三栖发展 , 样样能做得漂亮 。



哪怕是那些小配角 , 小演员 , 也个个出挑 。


对比之下 , 我好想念当年的香港娱乐圈 。
那些艺人努力工作的模样 , 真的能成为普通人心里的榜样 , 给观众带来力量 。

曾经的影视
有的是闪着光的「普通人」
她姐接触港圈的开端 , 是从电视机里的电视剧开始的 。
媒体人「萝贝贝」曾经说过一句话:年少时能看着TVB的剧长大 , 是一种幸运 。
同样是现实题材电视剧 , 今天的国产剧 , 你很难从中学到什么人生道理 。
主角要么是打个电话就能操纵一切的霸总或富二代 。
要么是虽然是穷人 , 但也能靠男人保驾护航 , 替她解决任何困难的灰姑娘 。
这种往来皆富贵、平步上青云的人生脚本 , 对普通人毫无参考意义 。
但港剧里的主角们 , 很多都是做着平凡而伟大的职业的都市男女 。
当年她姐一度想成为一名法医 , 因为看了《鉴证实录》 。

女法医聂宝言永远穿着得体的职业装 , 利落的直发披肩 , 干练又知性 。
面对残忍的犯罪现场 , 她从来利落冷静 , 做事一丝不苟 。
法医职业到今天也是冷门职业 , 聂宝言在剧中也因为这个职业受人歧视 。
但聂宝言有句经典台词:
“我很清楚我的工作 , 是验出每一位死者真正的死因 , 不能让他们死得不明不白 。 当我专心做事的时候 , 我根本没有空害怕 。 我唯一害怕的 , 只是我的工作做得不够好 。 ”



《鉴证实录》曾经影响过一代人 , 很多法医 , 就是因为当年看了这部剧而从事了这个职业 。




后来又看了《冲上云霄》 , 对机场工作充满向往 。
志愿从法医变成当空姐 , 班里有男生天天吵着自己是机长 。

今年在《披荆斩棘的哥哥》里看到西装革履的张智霖 , 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当年的帅气机长 。

看了《陀枪师姐》 , 觉得做一个开枪女警也不错 。 像剧中的陈三元 , 满腔热忱 , 热情飒爽 。
医生、律师、机长、警察......
感谢TVB , 不断在我们心中种下平凡的梦想 , 让我们对职场有了无限美好的想象 。
港剧还教会了我们很多人生道理 。

一边感慨生活不易 , 一边精神饱满地应对生活 。

教会我们遭受各种挫折都能调整好重新开始 , 给了我们勇气 。

它也是很多人早期的女性主义启蒙 。
《陀枪师姐》里的陈三元 , 从不接受同事们对她「因为是女性」而给的特殊照顾 。






她们的主题曲中有句歌词:
“做女人不应甘心当作花樽 , 把握青春 。 ”
这种独立的女性思想 , 即便是现在看 , 也不觉得过时 。
港剧怎么能把每一种职业剧 , 都做得这样专业?每一个人物 , 都塑造得这样动人?
没有同样热爱工作的演员的付出 , 根本无法把剧情演得这样深入人心 。

香港艺人
什么都可以做 , 什么都可以演

对香港艺人的喜欢 , 是始于作品 , 终于人品 。
香港艺人总给人一个印象:很拼 , 很脚踏实地 。
不是某几个演员如此 , 而是人人皆如此 。
他们真的敬业 , 也是真的对演艺事业有敬畏 。
去年胡杏儿参加《演员请就位》 , 演《亲爱的》里丢了孩子的妈妈 。
演技类综艺 , 观众很容易带着审视的眼光去看待演员的表演 。
但胡杏儿的表演太精湛了 , 让我忘了我在看一个竞技类节目 , 我相信她就是那个妈妈 。

为了演好这角色 , 她甚至在短短几天了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安徽方言 。
她姐想起小时候背粤语歌的歌词 , 花了几个月 , 语调依旧不标准 。
对于母语是粤语的演员来说 , 学会一口新方言 , 当然不容易 。
胡杏儿在台上有些百感交集 。
她说:
“感谢我的娘家TVB 。 没有TVB , 就没有我 。 在TVB工作16年 , 每次拍戏基本没有觉睡 。 ”

胡杏儿在TVB什么地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