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中国河南这座小城火了:靠“造假”垄断一门全球生意( 二 )
从1902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80年的时间,原材料搜集、代加工上,许昌占了生产的大头,生产——销售——消费这条产业链上,韩国、日本在销售环节卡死了,利润分配上,许昌没有任何话语权 。
在商业世界里,没话语权的意思就是随时可能被替代 。
用郑有全的原话说就是:“当时找外商经销,正所谓‘人家把你卖了,你还喊他爷’ 。具体的活儿我们干,人家赚的钱却是我们的10到20倍!”
许昌,想挣大钱
搞定了上游货源还不够,关键是要吃死下游市场,而这同样也要经历脱一层皮的煎熬 。
这里回答第二个问题,许昌如何干翻垄断全球的日韩,逆袭上位?
1989年,小商贩郑有全被推上了许昌发制品总厂厂长的位置,想挣大钱,许昌下一步的目标是做自己的品牌 。
没有技术搞高档假发生产,没有资金搞研发,没有渠道对外销售,三座大山压在许昌人脑门上 。
也是这一年,赶上国家扩大出口政策的浪潮,许昌发制品总厂获批了210万的专项资金 。钱有了,接着就是技术攻坚战,发制品的中低档加工并不十分复杂,但初始技术从何而来?国外企业捏死了搞技术封锁,纯靠人工成本下不去,产量上不去 。
没辙,只能硬造,几经周折找到了青岛韩国工厂退休的老师傅,凭印象画三联机的图纸,再找机械厂做样机,再反复调试迭代几十次 。
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设备和技术工人,销售渠道又成了最大问题,东西再好技术再赶超,你的消费者看不着 。那会儿也没淘宝、没李佳琦,来一波直播带货,几分钟所有女孩都知道了 。
1993年,转机出现,许昌发制品总厂与美国新亚公司合资组建了中外合资企业——瑞贝卡公司,利用新亚公司在美国当地的销售网络,撬开一条缝,先渗透进去,再扩散,效果很明显,瑞贝卡公司当年的出口就达到了530万美元 。
便宜能吃苦向来就不是一个持久的护城河,代加工厂向来是谁便宜用谁,可以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许昌,也可以是21世纪的东南亚,而在这场假发市场争夺战中,从瑞贝卡这步棋开始,许昌艰难,也一步步的立起来了,开始走出属于中国的高端品牌 。
站在日韩的角度,怎么也想不明白,啥也没有的中国小城许昌怎么就把自己挤下车了,但是商业世界里就是这样,这趟车没坐上就追不上了 。
从美国到美洲到非洲,瑞贝卡一步步在全球建立销售网络,2003年上市,成为A股市场假发第一股;2008年,这场统治全球假发星人的生意,把不甘心一直代加工的小商贩郑有全送上了河南首富的位置 。
我们理一下许昌的假发发展史,它几乎走过了中国企业可能经历的每一个阶段:
从山寨作坊,靠低价抢占市场 。
到技术上追赶国际水平,让产品走出去,行销海外 。
再到投入重金自主研发,挑战世界头部品牌 。
最后靠中国市场资金和自研的核心技术驱动,把工厂开到全世界 。
世界这么大为什么偏偏是许昌?
“披荆斩棘”这四个字,更适合许昌 。无论是天然资源还是地理优势,许昌拿了一副烂牌,天然资源匮乏、没有港口优势、地少人多 。
就是这样的许昌,于细节中敏锐的发现商机,用脚步丈量世界,敢闯敢拼,在巴基斯坦的炮火下做头发生意,不甘心只做代工厂,在韩日垄断下打开局面,为了做跨境电商,40+的许昌人从音标开始一个一个学英语……
借几句芒果台《披荆斩棘的哥哥》文案送给披荆斩棘的许昌:
没有灯塔,就自燃成星夜
无人掷臂,就孤绝地升起狼烟
去见荆棘,炙烈于野火燎过的荒原
披荆为冠,斩棘为袍
……
【头发|中国河南这座小城火了:靠“造假”垄断一门全球生意】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
- 保时捷|中国连续7年为最大市场!保时捷拟独立上市 欧洲史上最大IPO
- ARM|ARM中国区CEO表态:NVIDIA收购ARM失败是好事
- iPhone手机|河南研一男生寒假勤工俭学 送室友一人一部iPhone 13
- 韩系车|1月市场份额仅1.7% 韩系车为什么在中国越卖越少?
- 空中客车|空客A321大飞机首次在中国总装 四季度交付
- 高铁|河南最后一个地级市也要通高铁了 高铁站如巨龙腾飞
- 游戏|《师父》变身MOD大杂烩:士官长蜘蛛侠奎爷耍中国功夫
- 弹幕|河南博物院太会玩:盲盒爆火之后 又上线全国首个AR弹幕
- 出口|中国国产车哪些国家卖最火?第一想不到 基本没关税
- 澳大利亚|澳媒称旅游业哭喊中国游客回归:留下120亿澳元黑洞 行业近乎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