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社交“新宠”成产业,能走多远看格调( 二 )


在培训和指导剧本创作者方面 , “推理大师”微信公众号创始人、“剧本杀”行业协会副会长王梦池颇有心得 。 2017年底推出的线上推理游戏公众号“推理大师” , 截至目前已累计1300万人次使用 。 2020年2月 , “推理大师”的第一家线下门店在北京开业 , 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的经营模式 。
“推理大师团队在剧本创作上有专业的监理来指导剧本方向 。 ”王梦池说 , 有很多网文作者、编剧想要跨界成为“剧本杀”作者 , 他们的文笔与故事创作能力都非常强 , 只不过缺乏“剧本杀”创作经验 。
通过监制的引导以及大众玩家的反馈 , 作者能迅速成长 , 基本上两到三个月就可以成为一个专业写手 。 “我们在平台上线一个剧本 , 可能一天就有几万人看到这个剧本 , 大量评论给作者及时的反馈 , 作者可以据此做出相应的调整 。 ”王梦池说 。
美团《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显示 , 2021年中国实体“剧本杀”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50亿元 , 消费者有望达940多万 。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目前市场上有专职和兼职两类剧本创作者 , 作者往往与发行方进行事前约定协商 , 共同拟定剧本收入的结算方式 。 “目前来看 , 主要有分成和买断两种方式 。 ”愔音介绍 。
在这位从业者看来 , “剧本杀”行业发展前景不错 。 首先 ,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 , “剧本杀”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 一些行业协会、联盟正在逐步成型 。 同时 , “剧本杀”作为一种新兴的真实社交方式 , 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欢 。
“现在年轻人压力比较大 , 他们可以通过‘剧本杀’宣泄情感 , 收获快乐 , 拉近与他人之间距离 , 同时增强真实社交能力 。 ”愔音说 。
剧本质量良莠不齐
无论是“剧本杀”的IP化 , 还是沉浸式的“剧本杀+VR”“剧本杀+民宿”“剧本杀+景区”的逐渐兴起 , 都显示出“剧本杀”有较强的拓展和可塑性 。 此外 , 与景区、邮轮等旅游场景相结合的“剧本杀”项目也遍地开花 。
四川青城山一家两天一夜的“剧本杀”体验地 , 火爆时需要提前几个月预约;成都宽窄巷子的“剧本杀”游戏《宽窄十二市》 , 吸引众多玩家打卡;玩过武汉“知音号”沉浸式“剧本杀”的玩家 , 直呼仿佛穿越到抗战时期 , 来了一场“保卫武汉之旅”……
随着“剧本杀”行业的走红 , 不少文学、影视作品开始向“剧本杀”进行授权 , 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开发衍生产品 。 就目前来看 , 国内已出现《仙剑奇侠传》《赘婿》等影视作品的“剧本杀” , 受到粉丝喜爱 。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 , 知识产权等问题可能制约行业健康发展 。
“2017年的时候甚至夸张到花两三块钱就可以买到几百本剧本的电子版 。 原创作者与公司应该通过更专业的维权方式、更加便利的维权途径、更数字化电子化的方式来从各个角度防止盗版现象 。 ”王梦池坦言 。
“一方面是搭建数字化的版权体系 , 让盗版从根本上无法发生 。 另一方面是给发行方 , 也就是版权所有方相应的维权渠道 , 与专业的律师团队合作进行维权 。 ”王梦池补充说 。
采访人员采访发现 , 剧本质量参差不齐 , 也被一些消费者诟病 。
目前 , “剧本杀”行业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 , 作者的创作能力不一 , 造成了市场上剧本数量不断增长 , 剧本质量有高有低 。 甚至还有少数剧本创作者以“黄色暴力”“恐怖慎入”作为噱头博人眼球 。 一些受访玩家坦言 , 少数剧本内容过于低俗、血腥 。
业内专业认为 , “剧本杀”的初衷本应是对历史或当下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 传递创作者自身的价值理念 。
例如 , 不少作者通过剧本创作引导玩家对校园暴力、PUA等社会问题进行关注、思考 , 呼吁大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未来“剧本杀”行业应该加强自律 , 对血腥暴力内容坚决抵制 , 让“剧本杀”成为正确价值观的载体 。
当前 , 受疫情影响 , 很多线下“剧本杀”店经营受到极大影响 , 大量的店面基本处于长时间零营业状态 。 同时 , 作为剧本销售重要方式的剧本展会也大量取消和延期 , 对剧本发行和店家运营都带来了挑战 。
为适应疫情防控的要求 , 不少“剧本杀”店家开发了新型的运营模式 。 例如 , 一些店家推出“剧本外卖服务” , 玩家通过App下单后 , DM将带上剧本上门进行服务 。 还有的店家借助微信、钉钉等通讯类App , 将剧本转移至线上进行体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