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底”视频群 揭秘“土味视频”背后“产业链”

本报采访人员加入“视频群”
揭秘“土味视频”背后“产业链”
你在刷小视频的时候见没见过这样的特效:一位美女走到画面中间 , 突然产生了很多“分身” , 围着她的头转了一个圈;一个人的头 , 一会儿放在花上 , 一会儿又放在老鹰背上 , 配上一首老歌;伴着舒缓的音乐 , 一段段醒目的人生哲理以大段文字的形式出现在你眼前 , 配色很跳 , 文字还一闪一闪的……关键这些场景做得很糙 , 一看就是PS的 。 不少年轻人 , 给这些视频起了一个统称 , 叫“土味视频” , 一般常见在“相亲相爱一家人”微信群里 。 甚至有不少B站UP主 , 把此类视频戏称为“老年诱捕器” , 并有专门的教程 。
那么 , 为什么老年人热衷于转发此类视频呢?这些视频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制作这些视频的是什么人呢?……扬子晚报采访人员昨天加入了多个“视频群” , 为您揭秘这条隐秘的“产业链”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采访人员 徐媛园
“土味视频”都有哪些种类?
从养生到娱乐一网打尽
采访人员邀请多位网友分享了“家人群”里的“土味视频” , 整体看下来 , 大致有这几种分类 。 一类是自娱自乐类 , 是自己可以把头像传到模板里 , 然后生成一些“5毛特效”类的祝福视频 。 比如头顶飞鹰、脚踏孔雀 , 身后是连绵的青山 , 配乐是“祝你平安” , 而人则在画面中间 , 被两只猪拖着 , 下面一行大字:金猪送福 。 第二类是养生类 , 经常是某位权威专家又说了 , 经常吃蘑菇不得癌症 , 但采访人员也看到 , 还有视频说 , 蘑菇不能多吃 , 不容易消化 。 第三类是时事政治类 , 标题一般会起“十万火急!刚刚传来!快点开看看啊!”或者“北大教授揭开惊人真相” 。 第四类是封面党 , 封面往往是美女劈叉等让人面红耳赤的画面 , 但点进去后可以说和封面毫不相干 。 此外 , 还有恶俗搞笑、人生哲理等视频 , 都是一水的画质粗糙、字幕巨大、特效廉价 。
在采访中不少网友告诉采访人员 , 老人发在家族群里的“土味视频” , 他们平常基本不会点开看 。 “一点开 , 一位穿白大褂的人冲你唠叨2分钟 , 我受不了”“有一次我奶给我做了个特效 , 祝我生日快乐 , 画面上我的头 , 突然分裂成了无数个头 , 然后无数个头组成了一颗心 , 我的头像在心里面 , 我到现在一想到一屏幕头 , 脑瓜子就嗡嗡的”……采访人员在采访中发现 , 几乎所有网友都在家族群里看到过老人发布的“土味视频” , 但几乎所有人都想不明白 , 为什么家里的老人热衷于此 。 “发就发吧 , 老人开心就好” , 这是采访人员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话 。
采访人员调查
“卧底”视频群 , “土味视频”有专门“阅览群”
那么这些视频来自于哪里呢?
采访人员在一个“土味视频”的下方 , 看到了一个微信号 , 采访人员点击加入后 , 发现这个微信号可以为粉丝看一些简单的“八字” , 附带售卖一些“转运神器” 。 此外 , 在采访中 , 有不少网友表示 , 他们的长辈还经常在这些小视频里买一些“神药” , 诸如“脑血栓一吃就好”“一百万人都说好的治疗肾病神器”……“疫情期间 , 我妈就在网上买了一堆治脑梗的药 , 天天吃 , 我很纳闷 , 我妈手机里没有视频APP啊?她怎么买的?”在调查中 , 采访人员发现 , 在“土味视频”里“中招”的老年人并不少 , 而让人奇怪的是 , 不少老年人手机里并没有视频类的APP和一些热门的阅读APP 。 这是怎么回事呢?
采访人员又在一个群里 , 点入了一个叫“看一看”的视频小程序 , 视频的标题是“钟南山推荐厨房里的天然阿司匹林 , 常吃远离脑梗” 。 进入后 , 视频上方就有一行大字滚动播放:想看更多精彩视频?看到最后扫描视频二维码进内部群哦!采访人员看到了最后 , 扫描了二维码 , 进入了一个“视频共享群” , 看编号 , 这已经是第272个群了 。
群有群规 , 不允许说话闲聊 , 群主助理会不定时地在群里发放一些小视频 , 供群友自行观看和转发 。 也就是说 , 群友不需要下载其他APP , 就可以在群里直接观看 。 采访人员点入一个小程序 , 显示必须要看广告才能观看 。 广告的内容五花八门 , 从小游戏到贷借款 , 再到养生、读书、买菜等APP下载……只要手一滑 , 手机里面就会新增一个APP 。
业内人士
“土味视频”也有“产业链” , 老年网友需注意
“像很多‘土味视频’ , 年轻人会觉得没有营养 , 但不是每个人都是接受过文化教育和接触过大量网络信息的 ,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采访人员 。 “人进入老年 , 各项器官功能减退 , 智能、情感、人格等也会产生一系列变化 , 如常见的思想僵化、固执、敏感、唠叨和因孤独产生的抑郁及渴望与人交流、容易相信他人等等 。 但现实中他们得到的关爱又不够 。 ”业内人士告诉采访人员 , 目前有很多老人 , 甚至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 “他们对互联网的认知还停留在微信聊天 , 在微信里看别人分享的视频和信息 。 这也是目前很多网络团体研究的对象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