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国产数据库 不是造富神话

对于日新月异的数据库赛道而言,Snowflake 700亿美元的“史上最大软件IPO”并没有将甲骨文Oracle送进黑暗的深渊,甲骨文最坏的时代还远远没有到来 。
国产替代的大浪潮之下,国内阿里、华为、蚂蚁金服的巨头阵营手握最充足的弹药,PingCAP、巨杉网络、柏睿数据等明星数据库厂商在资本以“刷新全球数据库领域融资记录”的野蛮推动下,正一步一步踏入资本和技术涌动交织的沃土 。
这是不是几年之前人工智能“造富”的投影?
国产数据库融了巨资后被冠之以独角兽的称号,然后有媒体大肆鼓吹、资本催熟套现的熟悉剧情?
我们在这场关于数据、技术、资本的大讨论中,真正要讨论什么?
对于国产技术的未来,我们是否要缓一节拍,做时间的朋友等一等,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
我们一点一点说起 。 
甲骨文为何成“弃子”? 
数据库赛道,甲骨文是绕不开的大山 。一切“中国版的甲骨文”、“去O难”都侧面叙述了这家数据库鼻祖的强大 。
数据库是基础软件皇冠上的明珠,几十年来与操作系统齐名,是每一家公司业务系统的核心,以刚需“收割”企业利润 。
在1989年正式进入中国后,甲骨文的产品不断进入金融、电信、能源、政府等领域 。在2013年前后,信息安全的政策导向倒逼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加速,国内“去IOE”的潮水向甲骨文汹涌冲击 。
只要市场上不出现替代者,它就可以坐享其成,但事实上,甲骨文面临着严重的“腹背受敌” 。这里主要是有三个原因:
1)2017年开始,行业互联网化和数字化加速,数据量暴增,近两年数字经济成为国策,高并发数据需要得到处理;
2)技术迭代 。分布式、云原生等技术概念出现,变革了云技术发展,云数据库带来了增量创新而不是存量替代,云从基础设施上升到对业务的处理,备受欢迎;
3)国产替代在成本上、性价比和舆论导向上都占尽优势,数据库也成为了火热的“国货” 。四面楚歌,甲骨文的“敌人”不断出现 。
2014年,亚马逊AWS就发布业内第一个云原生数据库Aurora,阿里云则在2017年重磅推出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蚂蚁的OceanBase数据库在2017年对外输出技术服务 。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云厂商弃用甲骨文,引发的风潮“一发不可收拾” 。
国产力量“觉醒” 
【国产|国产数据库 不是造富神话】国产力量的“觉醒”,更像是一个新老之争的故事 。相当多的受访者都会强调到:很多国产数据库和传统数据库,已经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
国产|国产数据库 不是造富神话
文章图片
甲骨文是上一代产品,单机性能被优化到极致,但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爆发式增长,单机版的数据库处理起来开始显得力不从心 。在这个背景下,分布式数据库应运而生 。分布式数据库单个节点性能不如甲骨文数据库,但堆叠起来性能则很可观,而且能够根据需求弹性伸缩,能处理几乎无限量的数据 。
PingCAP联合创始人兼CTO黄东旭对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表示:“相比于传统单机版的经典数据库,由于其积累的时间更长,国产数据库的成熟度肯定还是会差一些 。但是在云数据库领域,我国与国外的同类产品相比,技术上已经没有任何差距,甚至在一些高并发的场景上,国产数据库更具有优势 。” 
目前,国内以互联网厂商为背景的主流的数据库产品均实现了云化 。如PolarDB、OceanBase、TDSQL、TiDB等 。伴随着云化、数字化浪潮在全球逐渐蔓延,我国企业打造的云数据库产品也在国际市场与行业头部公司开始了同台竞技,目前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 
2016年就投资PingCAP的云启资本合伙人陈昱对雷锋网表示,数据库本身是不分国界的,国外市场对于国内数据库厂商来说机会很大 。只要产品足够出色,能和国际上的厂商竞争,就能在国外市场拿到单子 。
可见,云数据库的发展让国产数据库实现了“变道超车”,而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增量创新场景无疑已经成为了当前云数据库的重要的市场之一 。
从诸多数据库大厂的实践以及客户反馈中,外界不难发现,在一些银行核心业务的替代中,国产数据库在高一致性、高可靠性等核心能力上的表现并不逊色传统的经典数据库,同时在成本上,替换国产数据库也还可为用户降低成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