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古瓷人物纹饰,辨各时代的不同特征( 二 )



元青花蒙恬将军擎旗图玉壶春瓶 , 高30厘米 , 湖南常德市出土

元青花周亚夫细柳营图罐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 高44.1厘米 , 江苏南京博物馆藏
魏晋南北朝没有故事在元青花上 , 由于《隋唐演义》等唐代故事流传广 , 在元青花中隋唐的故事也特别多 , 有战争中的“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 , 也有反映文人的“江洲司马青衫泪”图罐等 。

元青花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 , 广西博物馆
也许是因年代太近的缘故 , 也许是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对前朝的事情是比较忌讳的原因 , 元代戏曲和当时百姓流传的历史故事都很少有宋代的故事 。
因此 , “鬼谷子下山”就成了我们找到的完整元代青花瓷中所绘的历史故事图的最早年代的画面 。

元青花 昭君出塞图罐 , 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
3、明清时期的人物纹更为盛行 , 题材也不断拓展 , 有取材于神话故事的八仙过海、女娲补天、西王母祝寿、和合二仙、钟馗嫁妹等 。
另外 , 自唐代始 , 还有一种以儿童题材为装饰的婴戏纹 , 构图生动活泼 , 至明清时期仍极流行 , 深受人们喜爱 。

北宋 青釉印花四婴戏莲纹碗 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遗址采集

宋 磁州窑白釉剔花婴戏纹八角枕 , 白鹤美术馆藏
历代陶瓷的人物装饰有什么不同呢?
下面分析希望能为你的古瓷断代带来参考依据:
1、秦汉:陶瓷器上的人物纹饰 , 多带神话色彩 , 如西王母等 。
这时期最成功、最震撼人心的陶瓷人像 , 是名扬中外的亲兵将俑 , 虽然它不是作为装饰的”人纹“ , 但是陶瓷人形象的伟大杰作 , 也具有很高的创新意义 。

2、六朝:作为装饰纹饰 , 此时人形象多出现在祭奠人的器物魂瓶上 。
装饰均为堆塑 , 造型简单 , 手法粗犷 , 但神形逼真 , 较为生动 。 有少量描画的如前述三国吴釉下彩绘神仙图 。
还有人的形体作为器物造型的 , 如西晋青瓷湖人骑马狮烛台 , 人的形体既是造型主体之一 , 也是装饰 。

西晋青瓷人物堆塑罐 , 浙江省博物馆藏

三国青釉堆塑谷仓罐
3、唐代:物形象大量在陶俑得以表现并形神兼备 , 陶瓷上仅见一件出土长沙窑釉下褐彩的婴戏荷纹图 。

4、宋代:是人物纹饰发展并成熟的时期 , 如磁州窑的釉下彩绘人物 , 定窑、耀州窑印花、刻花、划花人物 。
宋代人物纹饰特点是人物形象生动 , 活泼 , 充满生活气息 , 无论刻、划、印、绘画 , 均用笔简练 , 高度概括 , 艺术性很高 , 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的民情风俗 。 此外 , 又作器物主体 , 又作器物装饰的孩儿枕、侍女枕之类 , 人物形象生动有神 。

五代越窑 宴乐人物持壶 , 出土于北京韩佚墓

北宋磁州窑珍珠地道教人物梅瓶

宋-元 影青人物镂空雕瓷枕
5、元代:绘画人物纹饰占主导地位 , 另外也有不少印花、堆塑人物纹饰的酒具、茶杯 。
绘画人物纹饰以戏剧故事、典故为多 , 虽然亦神形兼备 , 但终有些戏剧化、脸谱化 , 生活气息少了 。
元代人物纹饰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出现了八仙形象 。

元青花茂叔爱莲纹人物故事玉壶春瓶 , 高28cm ,江西上饶市博物馆藏

元 青花模印人物盘
6、明代:青花及其他彩瓷上人物纹较前代大为增多 , 以青花器的人物纹饰为主 。 其中以婴戏纹时代特征比较鲜明 。
明代婴戏纹 , 宣德以前多为所谓”庭院婴戏”的花瓶 , 孩子们在庭院内活动 。
宣德后 , 多为郊外婴戏 , 孩子们嬉戏在户外 , 人物画得比较抽象 , 近乎简笔画风格 。
(1)明代婴孩的形象变化尤为分明:
永、宣时期 , 孩童矮胖 , 头大 , 前脑尤大 , 圆圆的脸 , 额上几根流海 , 几个孩子一起玩 , 又叫群婴戏 。 孩童形象折射出社会的安定 。
嘉靖、万历时期 , 孩子们长袍大褂 , 显得头重脚轻 , 头特大 , 后脑凸出 。 较多用的图案是加官进爵图、百子图 。

明永乐-宣德 青花十六子婴戏纹碗(香港天民楼藏)

明成化斗彩婴戏图杯-北京故宫

明成化青花婴戏图纹碗局部
(2)晚明:明代晚期社会现实动荡 , 矛盾尖锐、封建政权江河日下 。 这些社会现实折射在此时的瓷画婴戏人物上 , 孩童们瘦骨嶙嶙、脚奇长 , 后脑特大 , 形体十分抽象 , 看起来奇形怪状 , 全是户外婴戏图 。

明嘉靖 青花婴戏纹执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