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当被运用到具体城市中 , 场景这种生产价值就显得格外重要 。 在成都最新的探索中 , 场景成为一种“给企业提供城市新机会 , 为市民提供美好生活新体验”的重要方式 。
那么 , 场景如何产生效益?
著名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曾对土地的概念分为物理设施、文化设施和动力承诺三个部分 。 西尔认为 , 各种各样的舒适物设施和活动充斥在各种地点 , 他们的不同排列组合创造出独特的场景 , 赋予城市生活以意义、体验和情感共鸣 。 它还能培养各类精神 , 并由此定义城市经济、居住生活和公共政策 。
他举例说 , “本地场景”可能产生一种“进口替代”的效果 。 同样一件商品 , 从旅行购物变成本地购物后能够创造一种本地化的场景 。 它可能激发人的探索欲 , 让人对本不会感兴趣的事物感兴趣、带来新的消费 。 进一步 , 消费连带社会各个部门产生效益 , 并在城市中流通 。
不妨放在绿道的场景中进行观察 。 在成都 , 1.6万公里的绿道不仅带来了人流 , 还将人与商业加以串联 。 源源不断的资源流动于新经济公园场景、新经济农业场景、新经济文创场景和体育赛事场景等 , 大大提升了城市的经济与社会活力 。
城市性格与市民性格的互相形塑
但打造场景绝非易事 , 形成“品牌”更是难上加难 。
西尔借用“创新扩散”理论对此加以分析:在城市体系中 , 成功发展经验源源不断从大城市向小城市传播 。
《场景》曾引用一篇名为“城市与野心”的文章 。 一些城市会主动设置一种“野心” , 当人们在城市中生活时 , 会无形中朝此方向发展 。 比如在洛杉矶 , 电影、美容和时尚产业遍布全城 , 也会影响人的潜意识:应该穿更时髦的衣服、变得更美 。
场景的特质与城市本身的产业、以及由此形成的性格一脉相承 。
在芝加哥 , 也可以发现更多细节 。 突出的文化多元性让芝加哥人对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团体联合形式和进入酒吧、餐厅的方式高度敏感 。 那些更喜欢喝葡萄酒、参加慢跑活动、定期造访瑜伽工作室的新都市专业人员被称为“雅痞” , 并拥有自己的社区、街道 。 文化联系造成的场景差异定义了社区的特质 。
为了研究不同城市的不同场景特质 , 西尔定义了一套包含15个指标的衡量体系 。 这当中既有包括时尚、正式、睦邻等具有鲜明性格特质的指标 , 也包括本地、族群、企业等功能性标签 , 还有传统、功利、平等等关系场景接纳度的标准 。 不同指标的得分将全面描绘一个场景的总体形象 。
他们发现 , 特定的发展目标对于特定场景具有明显倾向性 。 比如 , “考察一个科技集群 , 当与有活力、且利于表达的场景联系时 , 效果将大大提升” 。
如果每个城市的购物区都需要漂亮的街道、咖啡店和手工商店 , 那么 , 城市是否还有机会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西尔认为 , 这是场景的另一重意义:通过与当地事物、城市的其他部分、或者城市传统相连接 , 即便是存在部分相似性的场景 , 但若与其他要素放在一起 , 仍能辨认出其特质 。
“关键是‘公开性’ 。 ”西尔观察到 , 即便在创意阶层、知识阶层十分壮大的城市 , 但创造通常在室内发生 , “锁在房门内” 。 城市没有打造必要的公共空间和建筑 , 让人们进入、参与、感受 。
任何一个场景都能提供一个城市塑造品牌的机会 。 西尔提及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卡梅尔 , 政府推动打造艺术家工作坊、在新剧院中开设咖啡馆 , 开展本地活动 , 通过市民在各个场景下的交流、探索 , 个体经验和城市历史得以进一步融合 。
不久前 , 成都发布了100个以科创空间为主体的场景中 , 为创新、创业的市民提供了大量品类各异的交流空间 。 不同社群和圈层得以互相沟通 , 成都“天府文化”中蕴含的创新创造特质得以发挥 。
“需要做的是 , 与当地人交谈 , 让市民参与进来 。 不同市民对城市历史传统有着不同的理解 , 如果能将这些整合进场景中、加以表达 , 就能创造出城市的独特性 。 ”西尔说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江苏龙网】网址:/a/2021/0326/lmkd0Q94404142020.html
标题:西尔|每经专访城市场景理论提出者丹尼尔?西尔:场景营城,是一种城市发展哲学(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