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記 者:您是怎麼接觸到土家織錦的?
林俊億:前面說到 , 要做出“中國特色” , 又要滿足“喜聞樂見” , 這種設計必須是獨一無二的 。 鑒於我對色彩的敏感度以及對中國傳統藝術對稱美學的理解 , 當我第一次看到土家織錦時 , 便被它深深地吸引 。
土家族織錦是湘西土家族的傳統手工技藝 , 也是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使用古老的木質腰式斜織機織造 , 其製作工藝比較複雜 , 由12道工序組成 , 另以“反織法”挑織成圖案花紋——織造時 , 眼看背面 , 手織正面 , 這就要求編織者對紋樣及色彩要有嫺熟的記憶和表現能力 。 我特意到湘西地區學習了四天 , 但實際上用了四個小時就學會了 , 連師傅都誇我“天賦異稟” 。 實際上 , 土家織錦真的難織 , 在這裡並不是說明我有多聰明多厲害 , 一切都是源於我對織錦技術的理解以及扎實的編織功底 , 更多的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敬畏!現在我的工廠裡面還有織布機 , 我可以坐在織布機上全心全意地投入織布 , 上機幾個小時都不成問題 。
記 者:您是如何做到“傳統與時尚”“非遺與市場”的結合的?
林俊億:把文化融入產品 , 並能夠推動產品產量化 , 讓更多人喜歡、用上中國原創皮具 , 而不是一窩蜂地崇尚國際奢侈品牌 , 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 經過與湖南省張家界土家織錦的進一步交流合作 , 目前已有五處土家織錦生產基地 , 由當地300多名的“織女”共同完成皮具製造的織錦部分 。
在此過程中 , 我充當的是一個橋樑作用 , 把原本鮮有人知的非遺文化帶進時尚界 。 土家族的“織女”幾乎都會織錦 , 但他們的做出的產品沒有市場 。 通過我們對於把列入國家非遺保護的一百多個圖騰做顏色的改善之後 , 他們的產品變得更貼近市場價值 。 有了消費反饋 , 就會促進生產 , 他們便可以賺取收入 , 這是一種有尊嚴的扶貧 。 既能弘揚傳統文化 , 又能幫助他人 , 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
2019年 , 我參加了第十六屆上海國際箱包展覽會 , 在會上作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皮包設計融合的主題演講 , 我強調——視野決定創新高度 , 只有掌握真正的文化內涵 , 才能設計和創作出優秀的產品 。 設計家要保持一顆“匠心” , 只有不斷地深入調研、拓寬眼界、打開思路 , 才能設計出大眾喜聞樂見的產品 。
文章图片
不忘初心 為夢發聲
記 者:這麼多年的從藝生涯 , 您獲獎無數 , 最驕傲的是哪一次?
林俊億:2018年 , 我收到了義大利Mipel展覽的邀請 , 主辦方邀請我們的產品過去參展 。 但我明確地表示只願意到10.0主展館參展 , 因為至今沒有一個中國原創設計師的品牌可以在10.0主展館展出 。
後來 , 美夢成真 , 我帶著發明專利《變臉》系列進駐Mipel 。 當看到中國設計的品牌第一次展現在Mipel主展館時 , 那種民族自豪感不言而喻!
記 者:作為在穗台商的優秀代表 , 您有什麼經驗要分享給來大陸發展的年輕人?
林俊億:現在 , 我是幾所高校的客座教授 , 帶著一屆一屆的畢業生 , 主要做非遺原創專案的教育設計培訓 。 跟學生接觸的時間很多 , 我發現無論是大陸的學生亦或是台灣的學生 , 網路訊息讓商業大多太過浮躁 , 急功近利 。
想要成功 , 首先要有一技之長 , 找好自己的定位 , 扎扎實實地做好一件事 。 比如我 , 一輩子都在做皮包設計 。 其次 , 揚長避短 , 發揮自己的競爭優勢 , 自知者明 , 自勝者強 。 最後 , 堅持一個字——熬 , 成功沒有捷徑 , “一夜暴富”只是鳳毛麟角 , 淺嘗輒止難以成功 。
記 者:在文化傳承這條路上 , 您將如何繼續走下去?
林俊億:我是一個設計師、商人、老師 , 但我更喜歡別人稱呼我為——文藝工作者 。 實現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元素的融合 , 不單單是在物質生活層面 , 更多的應是精神層面 , 心靈的認可遠比外在的奢侈更具說服力 。 我要做的就是繼續為“中國原創”發聲 。 5000年的歷史文化 , 老祖先譜寫一個個精彩的故事 ,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 我們這一代沒講完的 , 下一代接著講 , 當文化有了傳承 , 便具有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 曆久彌新!
来源:(金羊周刊)
【江苏龙网】网址:/a/2021/0326/lmkd0H231095H020.html
标题:故事传记|通經斷緯編織藝術人生 專訪土家織錦非遺傳承大使、國家一級皮具設計師林俊(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