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午梦堂主
文章插图
又到了桃杏妖娆、菜花金黄的三春时节 , 乡野处处 , 油菜花开遍天涯 。
远处近处 , 一片片一方方一畦畦 , 犹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 , 在青青麦苗处、小河流水旁、新绿杨柳岸 , 大笔一挥 , 尽皆是画 。
春和景明时 , 红男绿女 , 三无成群 , 便都在画中游 。
桃杏争春梨花白 , 牡丹一开真国色 , 与这些名花艳卉相比 , 油菜花是真正的平民花 , 可是因其色泽金黄、数量众多 , 从南到北 , 无处无之 , 所以 , 它才是真正春天的主角 。
文章插图
(一)“葑”之花 , 距今也有7000年了
我国是世界上栽培油菜历史最为悠久 , 且产量最多的国家 。
在距今八千二百多年前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中 , 就已经发现了已碳化的粮食作物黍 , 和油菜籽的残骸 。
在西安半坡文化遗址中同样发现了油菜籽或白菜籽 , 距今也有7000年了 。
我国油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 居世界之首 , 约占全世界的1/3 。
如果你有钱又有闲 , 在整个春夏时节 , 来个全国次第游 , 就会发现 , 北起黑龙江 , 南至海南 , 西起新疆 , 东至沿海 , 我国广袤国土之上 , 无论是海拔数千米之高的青藏高原 , 还是坦荡如砥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 你都能轻易发现 , 气势磅礴的大片油菜花 , 金黄威武的身影 。
我国是油菜的起源地之一 。
之所以说之一 , 是因为油菜的起源地不止一处 。
文章插图
油菜的起源地 , 一般认为有两个 , 一个是亚洲(中国、印度)的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的起源地 , 一个是欧洲地中海地区甘蓝型油菜的起源地 。
早在《诗经·谷风》里 , 就有“采葑采菲 , 无以下体”的诗句 , 诗中的“葑” , 就是指芥菜或菘菜类的植物 , 一般认为就是芥菜型油菜 。
这种油菜 , 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油菜品种 , 古称油辣菜 , 植株高大 , 但叶片和种子都有浓郁的辛辣味 。
白菜型油菜 , 则是由我国西北地区的大白菜 , 及南方地区的小白菜演化而来 , 古称芸薹(大白菜)和菘菜(小白菜) 。
而印度 , 则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 , 种植一种名为“沙逊”品种的白菜型油菜 。
甘蓝型油菜的故乡 , 在遥远的北欧西海岸 , 在“瑞士湖居”新石器时代遗址中 , 同样发现了它们原始祖先的种子 。
这种油菜 , 植株中等、根系发达 , 茎叶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蜡粉 , 无辛辣味 。
文章插图
(二)现在的油菜花非是“葑”之花 , 是引进的
你或许不知道 , 今天我们到乡间去赏油菜花 , 见到的绝大部分油菜 , 既不是芥菜型油菜 , 也不是白菜型油菜 , 而是甘蓝型油菜 。
这种油菜品种 , 是我国在1940年前后 , 陆续从日本和欧洲引进来的 。
为什么我们不种老祖宗驯化的油菜品种 , 而偏要种从国外引进的?
这实在是因为国外的油菜品种好啊 。
先说我们本土的芥菜型油菜 , 它耐寒耐旱耐贫瘠 , 非常适合干旱少雨的我国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种植 , 但它也有不足之处 , 那就是产量低 , 籽粒又细小 , 且种子有辛辣味 。
再说白菜型油菜 , 前面说过 , 它实际上是普通白菜的油用变种 , 在我国南方各省 , 以前种植的大多是此种油菜 。
它的优点是生长快、含油量中等 , 但缺点也是产量低 , 且抗病性差 。
文章插图
最后我们来看国外的甘蓝型油菜 , 这种油菜 , 根系发达、分枝性强 , 又耐寒耐湿、抗病性强 , 且分枝多、结籽多 , 种子饱满 , 含油量还高 。
三者一比较 , 当然是末一种最好 , 因为油菜本来就是用于榨油的 , 结籽多又饱满 , 出油量还高的品种 , 当然是首选 。
于是甘蓝型油菜 , 便迅速在我国乡野处处 , 落户安家 , 并最终成功占据我国本土油菜品种——芥菜型和白菜型油菜的大部分种植区域 , 一枝独秀 。
自50年代起 , 我国政府在长江流域 , 开始大力推广甘蓝型油菜 , 并逐渐培育出大批早、中熟 , 高产甘蓝型油菜品种 。
70年代初 , 甘蓝型油菜又被引入黄淮地区 , 开始在我国北方冬油菜区大面积推广 。
油菜用于榨油 , 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 , 记载最早 , 后来宋代的苏颂 , 在他的《图经本草》里 , 正式将其称为油菜 ,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里 , 还详细记载了用油菜籽榨油的方法和经验 。
至此 , 油菜最终完成了由食菜叶、食菜薹 , 到专用于取籽榨油的身份转变 。
文章插图
(三)儿童急走追黄蝶 , 飞入菜花无处寻
贫家种油菜 , 富贵之家、文人雅士便赏花 , 所以古来咏油菜花的诗词 , 俯拾皆是 , 不胜枚举 。
较早的汉刘雄的“菜花戢戢如行伍 , 检校新黄稍夺青” , 以威武之军队比之齐齐盛开的油菜花 , 别出心裁;杨万里的“儿童急走追黄蝶 , 飞入菜花无处寻” , 充满童真童趣 , 相信每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 , 都曾在儿时 , 和小伙伴们一起 , 做过在油菜花丛中 , 追蜂捕蝶 , 被大人打骂的事;而明代张萱的一句“最喜褰帏看不尽 , 麦苗青处菜花黄” , 更是无限深情地道出了对农家风光的无比热爱赞美之情 。
一生作诗四万余首的乾隆帝 , 在古代 , 诗写得最多 , 却最差 , 很多都是打油诗顺口溜之类 。
文章插图
但他的《菜花》诗 , 写得真是好:
黄萼裳裳绿叶稠 , 千村欣卜榨新油 。 爱他生计资民用 , 不是闲花野草流 。
到底是一国之君 , 所见所思所想 , 都是国计民生 , 所以和一般文人雅士的立意大不相同 , 格局自高 。
富人眼里一段风景 , 文士心里一篇诗文 , 百姓养家糊口一春生计 , 这从数千年前 , 便开在《诗经》里的油菜花 。
现在尽管此花非彼花 , 但它依然带给我们浓郁的文化气息 。
愿它带给我们 , 除了一片金黄的美景之外 , 还有关于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 更多思考与实践 。
文章插图
【油菜|油菜在《诗经》里名叫“葑”,现在的油菜花是“葑”之花吗?】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 , 敬请转发和评论 。
推荐阅读
- 别再买坚果零食吃了,自己在家就能做,酥脆香甜,没有一点苦涩味!
- 白色的发糕是用什么粉做的,难做吗?
- 这几道菜在我家太受欢迎, 做法还很简单!
- 吸烟|戒烟的最佳年龄已公布,提醒:若在正确的年龄戒烟,或可延年益寿
- 精选几道好吃的宴菜,五香排骨,麻辣烫,在家请客吃饭非常有面子
- 家庭版的鱼香肉丝,鲜香可口,在家也能做出大厨的味道
- 想吃点心不用买,教你在家做“驴打滚”,不用烤箱,软糯香甜!
- 这几种早餐,可以试着做一下
- 钱学森|钱学森侄子,拿下诺奖后为何说:我不是中国人,我在美国长大
- 地球|科学家发现证据,表明地球内部或存在大型海洋,这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