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采访人员张峥
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研究成果 , 这是很多科技工作者梦寐以求的愿望 。 2019年底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言荣院士团队的博士生杨超 , 实现了这个梦想 。
文章插图
杨超
这篇题为《超导-绝缘相变中的玻色金属态》的论文 , 杨超是第一作者 , 熊杰教授为通讯作者 , 张万里教授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为共同作者 。 这是电子科技大学首次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在Science正刊发表原创成果 , 也是杨超的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 这项研究成果解决了三十年来悬而未决的量子金属态问题 , 受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Robert B. Laughlin、Mike Kosterlitz以及BCS理论奠基人L. N. Cooper教授的高度评价 , 并荣获2019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和首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优秀论文特等奖等众多奖项 。 杨超也因此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布朗大学、华盛顿大学等知名学府进行学术交流并作公开学术报告 。
把猜想用实验证实
“物质的导电性质 , 是由体内带电粒子的运动行为决定的 , 它们被叫做载流子 。 就像开车上高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收费站一样 , 载流子的运动总会受到各种‘关卡’的阻碍 , 从而产生电阻 。 但这条高速公路并非一成不变的……”谈起自己的研究方向 , 杨超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 尽量用生动形象的类比 , 想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 。 分享自己的科研体会是他的乐趣之一 , 也是他多年来养成的工作习惯 。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杨超也不例外 。 他第一次接触科研是在大二 , 那时的他 , 可谓是“初生牛犊” , 虽然对所接触的领域一知半解 , 但脑海里有很多新奇的想法 。 这种想法让他对科研充满了乐趣 , 从而进一步踏上科研之路 。
写作《超导-绝缘相变中的玻色金属态》的过程 , 就是这样一个“好事多磨”的过程 。 自高温超导发现以来 , 二维量子金属态的存在及其形成机制是三十多年来国际学术界一直悬而未决的重要物理问题 。 为了这篇论文 , 他坚持了至少三年 。 这三年里 , 他不停地改、不停地验证、不停地优化 , “把猜想用实验一步步证实 , 再透过实验中的现象解析它的本质 。 ”
文章插图
感恩导师
在科研探索的征途上 , 杨超充满了感恩 。 无论是李言荣教授、熊杰教授 , 还是诺奖获得者Robert B. Laughlin教授 , 都令他满怀敬仰和感恩之心 。 在他心目中 , 他们都是自己科研路上的“领航人” , 是“纯粹的学者” 。 他们不仅在科研上为杨超提供指导和帮助 , 更是为人为学方面作出了示范和榜样 。
他们博大的学术视野 , 也让杨超十分钦佩 。 在与师长、学者的交流中 , 他逐渐明白 , 科研不能闭门造车 , 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 , 不断交流学习、扩展视野 , 是十分重要的 。 尤其是 , 在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交流期间 , 每天都与顶尖学者交流、每周都有前沿学术报告 , 而且每场报告都有师生参与讨论 , 这让他笃信科研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 也进一步激发了他探索未知的兴趣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大博士把猜想用实验证实 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论文】杨超认为 , 自己目前的研究成果虽然对自己来说是“里程碑” , 但在整个科学的“海洋”里只不过是一朵“小浪花” 。
推荐阅读
- 银河系|不用一万光年,银河系就是一座黑暗森林|近期科技趣评
- 杨振宁|清华大学辟谣:杨振宁逝世系谣言
- 杨振宁|清华大学:“物理学家杨振宁近日逝世”系谣言,先生身体健康
- 杨振宁|杨振宁教授去世?清华大学已辟谣:先生当前身体健康
- 中国载人航天|中国载人航天科普展亮相中国科技馆,观众可体验航天员选拔训练
- 布法罗大学|新工具可以通过眼睛里的微小反射来识别出深度伪造照片
- 绝缘|掺杂Mott绝缘体的电子结构演变研究获进展
- 微创手术|女大学生双手“挥汗如雨” 微创手术20分钟搞定顽疾
- 公安县|公安县:科技兴农,无人机田间忙“春耕”
- 朱拉隆功大学|用狗追踪无症状感染者?准确率95%,朱拉隆功大学解锁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