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哲|中国工程院院士、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张金哲:要永远跟人民在一起】
文章插图
寄语
建党百年 , 进步飞速 。 亲历辉煌时代进程 , 令人倍感振奋 , 祝伟大的党永葆青春 。
中国地大人多 , 不少领域仍然落后 。 每一个人都应该多一些奉献精神 , 少一些自私自利 。
跟随中国共产党 , 迈向共产主义新征程 。 ——张金哲
1950年创建我国第一个小儿外科 , 为万余名儿童操刀手术 , 技术发明改进50余项 , 被授予国际小儿外科界最高奖项“丹尼斯·布朗”金奖……百岁院士张金哲的一生充满传奇 。 回望入党初心 , 张金哲思绪难平 , 他说:“从入党的那一天 , 我就下定决心 , 要永远跟人民在一起 。 ”
出生于1920年的张金哲 , 童年在战火纷飞中度过 。 中学毕业后 , 张金哲选择了“宁为良医、不为良相”的道路 , 求学之路充满艰辛 , 几经辗转 , 1945年张金哲终于完成学业 。 1946年的一个夜晚 , 住院医生张金哲在北平中和医院(现北大人民医院)值班 , 有一名家长抱着刚刚1岁的孩子冲进急诊室 , 张金哲一看 , 患儿家属正是自己的中学老师 。 孩子得的是白喉 , 面色紫黑 , 已经不能呼吸 。 想要救孩子的命 , 必须立刻进行气管切开手术!但那时没有儿童专属的医疗器械 , 更没有人给这么小的孩子做手术 ,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死去 。
张金哲内心受到极大触动 。 小儿外科手术必须有人去做!1950年8月 , 新中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 , 会上提出要加强妇幼保健工作 。 很快 , 30岁的张金哲在北大医院建立了5张病床的小儿外科 , 这也是新中国的第一个小儿外科 。
没多久 ,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 张金哲三次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 。 正是这场战争 , 让张金哲经受了洗礼 , 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 。 在求学过程中 , 张金哲接受的大多是美式教育 , 产生了亲美、崇美、恐美的思想 , 最初组建抗美援朝手术队时 , 张金哲并没有报名 。 “那个时候 , 我觉得美国的力量太强大了 , 在日本丢了原子弹 , 根本不可能打赢 。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第一年取得的胜利 , 让张金哲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 , 他毅然奔赴前线 。 “经过抗美援朝战争 , 我才知道 , ‘纸老虎’不可怕 , 人心是最宝贵的 。 共产党是依靠人民的 , 是得民心的!”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回国后 , 立下两次大功的张金哲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 1956年 , 他光荣入党 , 从此把生命交给了党和人民 。
创建小儿外科的道路异常艰难 。 当时受西方技术封锁 , 小儿医疗器械极度匮乏 。 张金哲便自己琢磨 , 在家里搭起“小作坊” , 白天上班 , 晚上动手搞发明 。 就这样 , 自制指套刀、土制心电监护仪、巨结肠手术所需的环钳一个个被研发出来 。 “张氏钳”“张氏膜”“张氏瓣” , 这些以张金哲名字命名的治疗方法 , 有些至今仍然应用在临床中 。 在张金哲及同道的共同推动下 , 我国小儿外科专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 , 从单一学科发展为泌尿、肿瘤、骨科、心脏外科等十几个学科 , 逐步走向微创化、分子化、数字化 。
从医70多年来 , 张金哲的心里永远装着孩子 。 为了让患儿不再害怕医生 , 他的白大褂里装着各种新奇的小玩意儿 , 好玩的魔术随手就来 。 他常对年轻医生说 , 好的儿科大夫必然是爱孩子的 。 直到现在 , 张金哲仍然会每周来一次北京儿童医院 , 会诊 , 讨论学科发展 。
“入党的那一天 , 我就下定决心 , 要永远跟人民在一起;我还许下愿望 , 希望儿童医院是患者乐园 , 医护是白衣天使 。 ”为了建设“无痛”“无恐”的儿童乐园 , 百岁张金哲还在忙碌着 。
来源:北京日报 采访人员 杨绪军
流程编辑:郭丹
推荐阅读
- 猴面包树|这种树“能吃能喝还能住”,养活无数非洲人,引进中国后画风变了
- 云南|云南昭通市威信县发生3.3级地震
- 钱学森|钱学森侄子,拿下诺奖后为何说:我不是中国人,我在美国长大
- 冰岛|数万次地震之后 冰岛一火山爆发
- 昆虫|近亿年前的虫珀里藏只“小怪兽”!中国科学家发现昆虫新物种
- 杨振宁|杨振宁今年99岁,曾坦言:我放弃中国国籍后,父亲不原谅我
- 中国镇|你知道中国的“心脏”在哪吗?经国家地理测量,位于一个村庄上
- 中国疾控中心|何时能建立免疫屏障,中国疾控中心首席专家回应
- 印度_社会|天灾还是人祸?印度多年前与美国联手“监视”中国,现在自食恶果
- gitlab|GitLab成立中国合资公司极狐,强调“独立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