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头婚”的现实忧喜( 三 )


张含听说 , 后来潘先生又找了一个女孩 , 以传统的婚姻方式组建了家庭 , 但是没多久就离婚了 , “我觉得他(潘先生)对父母可能有点报复心理” 。
现在潘先生的父亲又找到张含 , 希望继续给儿子介绍对象 , 但他不再要求那么多了 。 “女方能接受娶进门更好 , 但是如果实在要求‘两头婚’ , 他也能接受” 。
那些来自传统观念的桎梏 , 最终还是要靠年轻一辈的努力来打破 。
蒋心一直不能理解 , 为什么很多“两头婚”的家庭 , 要把两个孩子的姓氏、抚养方式以及财产继承 , “硬性”分隔开来 , “明明是兄弟姐妹 , 硬生生搞生分了 , 遇到大矛盾可能就反目成仇了” 。
在生几个孩子和孩子冠姓上 , 蒋心和丈夫有更为自由的处理方式 。 他们只生了一个孩子 , 不打算要二胎 。 孩子出生时 , 蒋心曾问丈夫 , 孩子跟谁姓?丈夫说:“我无所谓 , 跟你姓也可以 。 你爸妈想要孩子跟你姓吗?”
蒋心的父母对此也没有意见 , “反正都是我们的孩子 , 跟谁姓没有区别” 。 孩子最后还是跟了丈夫姓 , 蒋心说 , 这并不是遵循着孩子随父姓的传统 , 完全是因为她考虑到丈夫为这个家庭付出更多 , “赚钱比我多 , 也比我辛苦 , 就当哄哄他” 。
蒋心也早就想好 , 会让孩子将来跟两边老人都称呼“爷爷奶奶” , “为了不混淆 , 打算在前面加上爷爷奶奶的名字” 。
跳出“条条框框”
胡楚萧父亲家里的条件不好 , 他是“入赘”进了妻子家 , 所以胡楚萧随了母亲的姓 , 从小就称呼姥姥、姥爷为爷爷、奶奶 。
当胡楚萧结婚后 , 父亲有过想法 , 希望儿子能再生个二胎 , 跟回自己的姓氏 。 他能理解父亲的想法 , “入赘”或“出嫁”的形式 , 必然意味着一方在婚姻中处于较低的地位 。
但胡楚萧拒绝了父亲的提议 , 到了他这辈 , 已经对所谓的姓氏优势 , 没有什么执念了 , “要再往上追溯 , 我妈妈的父亲也是个上门女婿 , 他也没留住自己的姓氏 。 ”
如今胡楚萧选择了“两头婚” , 但他并不想遵从生几个孩子、各自跟哪家姓氏的“条条框框” , 在他看来 , “两头婚”应该是意味着更多选择权和平等的地位 , “平时住在哪里 , 生几个孩子 , 这些都是强迫不来的 。 ”
现在女儿跟了胡楚萧的姓 , 如果再生二胎 , 孩子会跟妻子姓 。 但有了第一胎的生产经历 , 妻子说不想再生了 , 两边的老人都没有意见 , 也不在乎孩子的性别 , “他们反而更喜欢女孩多一些 。 ”
践行“两头婚”几年后 , 胡楚萧越来越觉得 , 相比那些吸引旁人眼球的“创新模式” , 维系一个家庭和睦的根本 , 仍然是包容和理解 。
婚后第二年 , 胡楚萧和妻子暂时住到了娘家 , 白天他和妻子工作 , 就把九个月大的女儿送到自己父母那边 , 晚上接孩子时一起吃个饭 , 再回妻子娘家过夜 。 “十分钟的路程 , 住哪里都不是问题 。 ”
无论跟哪一方父母一起生活 , 都会有习惯磨合的过程 。 胡楚萧本不喜欢这么麻烦 , “方便”才是他的座右铭 , 但他还是在努力适应 。 跟妻子住在娘家时 , 也会有摩擦 , 自己吃饭没有固定时间 , 但老人吃饭按点 , 再晚也都要安排晚饭 , “我就抱着一个宗旨 , 少说多做 , 总不会错” 。
【“两头婚”的现实忧喜】对于女儿以后的婚姻 , 胡楚萧坦言 , 无论哪种形式他都能接受 , 他并没有对“两头婚”的执念 , “我们这一代老了 , 跟不跟子女住都不一定 , 做个潇洒的老头不好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