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量的大小,关系的深浅( 二 )


如果你还是喜欢的 , 想着要做长 , 你就应该把它看成一个长跑 , 那你就要自己掌握好节奏 , 该喝水就喝水 , 该慢一点就慢一点 , 不要过快把自己 burn out(消耗)了 。 这就是自己给自己打造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

心量的大小,关系的深浅文章插图
▲ Photo by Andrew Coop on Unsplash.
再聊几句人际关系 。
如果说商业的本质是一个创始人看到一个机会 , 组织出一个体量截住它 。 那么人生也是自己在发现自己的路上不停发展出与世界的连接 , 建立起一个个的深度关系 。
从咨询刚到企业的时候 , 听到大老板说过一句评论:做咨询的人惯性地关心事 , 不关心人 。 但是人比事重要 , 人对了 , 事情就对了 。 我后来想想 , 因为在乙方 , 人都是高度同质化的 , 差不多的学历 , 差不多的背景 , 差不多的思维培训 , 所以确实关心事就可以了 。 企业就不一样 , 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 , 出身都不相同 , 视角和指标更是迥异 , 所以组织起来共同搞一件事形成共识就会有难度 。
前不久和某著名大厂的前 chief of staff(COS , 参谋长/办公室主任)聊天 , 她说回忆起来那段经历还是很煅练人 。
【心量的大小,关系的深浅】回国履新前 , 她是在纽约总部为数不多的华人总监 , 年纪轻轻 , 混得风声水起 。 但回国来辅佐总经理这份差事就要难很多 , 总经理第一天就告诉她 , 领导力第一课就是放弃自己的安全感 , 去做最不舒适的工作 , 和最不相同的人打成一片 。
在群体中暴露自己的弱点 , 放下优越感和权威 , 真诚待人 , 学着用不完全的信息勇于作出重要判断 , 一起出去打几场仗……后来 , 她觉得自己可以站在各个事业部总裁面前指点江山了 , 确实人一个个地被搞定了 , 终于习得了领导力 。
抽象的理性 , 有助于我们发现规律 , 抓住要点 , 但同时会让我们忽略现实的复杂性 。 许多理论很强的学者型人才 , 聪慧过人 , 却未必能成为一个成功创业者 , 因为他们一眼就能看到一个高度概括的世界 , 全局的大逻辑了然于胸 , 甚至还有几分犬儒主义 。 但是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中 , 那些有血有肉的细小现实 , 就是他们难以逾越的鸿沟 , 过不去的坎 。
从这个角度讲 , 企业中的外企又相对标准化 , 可以靠管理能力 , 就是以讲共同规则来办事 。 而民企相对更多元化 , 就要靠组织能力 , 要搞定人与人的关系才行 。 人与人之间靠什么搞定呢?
医药行业研究的明星分析师日前来作讲座 , 提到业界著名的两大 CRO(新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 , 一个主做临床前 , 一家主攻临床阶段 。
她说前者是负责人与化合物的关系 , 后者要负责人与组织的关系 , 是完全不同的两套核心能力 。 后者的管理层说 , 他们主要的作用是“和稀泥” , 能把一群优秀的人聚拢并为之长期服务 , 在 CRO 这种容易让人倦怠的工作上解决了倦怠感 , 靠的应该是不一般的激励和文化 , 是对人性深刻的洞察 。
马云说:三流组织 , 共同规则;二流组织 , 共同利益;一流组织 , 共同信仰;顶级组织 , 至情至性 。 靠规则绑定的关系 , 那可能就是一般工作同事 , 有共同利益就是深度共同体 , 如果两人是价值观共振 , 那肯定就至少是密友 。 至情至性 , 似桃园三结义这般的高山流水之情 , 现实中可遇而不可求 。
想想你生活中的交情 , 最深度的关系一定是你可以完全暴露弱点而不会感到不安全 , 另外也来自你与这个人有过强烈情感共振的共同记忆 。 不是因为相同的规则和利益 , 还因为有着深厚的共同理念和情感 。 一起熬过夜 , 一起打过仗 , 一起旅过游的友情就肯定比一般的朋友要深得多 。 高浓度的共同记忆是没有代替品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