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音乐用户寄望用爱发电,资本不愿无米之炊( 三 )


而在7月15日 , 高晓松、宋柯正式加盟阿里音乐 。 两人加盟后来主导了将“天天动听”改版为“阿里星球” , 试图打造一个音乐版淘宝——集直播、演出、音乐制造、门票周边、社区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音乐生态平台 。
从2015年到2017年 , 是国内网络音乐版权走向正规化的几年 。 此时与天天动听合并的虾米音乐却未得到足够版权支持和重视 , 阿里未能加紧囤积版权 , 反而将重心放到了“阿里星球”上 。
随着2016年 , 腾讯进一步收购拥有酷我音乐和酷狗音乐的海洋音乐股权 , 组成腾讯音乐集团 , 旗下QQ音乐、酷狗音乐和酷我音乐在音乐版权上一骑绝尘 。 数据显示 , 彼时光QQ音乐的曲库规模就达到1500万首 , 而虾米音乐只有400万首 。 错失音乐版权争夺战 , 导致无歌可听 , 让一度想变成大众的虾米音乐 , 再度退回小众 , 为今日的关停埋下了最重要的伏笔 。
相比来看 , 与虾米同年成立的咪咕音乐 , 截至2020年12月 , 已经拥有超4000万首正版歌曲 , 新歌覆盖率超95% , 守住了阵地 。 并且凭借中国移动在5G超高清技术上的优势 , 近几年不断推出至臻音质、极光音效、臻3D等5G超高清音质功能 , 以及打造5G+4K+VR超高清直播等沉浸式视听娱乐 , 找到了差异化竞争路线 。
毋庸置疑 , 音乐版权当然是在线音乐赛道PK的“胜负手” , 但仅有版权 , 没有合理的商业变现模式 , 以及用户生态 , 高昂的音乐版权费也会让平台方面临运营窘境 。 其中的关键是要将音乐APP从听歌工具变成泛娱乐平台 , 找到合理的变现模式 。
从腾讯音乐2020年Q3财报数据来看 , 该季腾讯音乐总营收人民币75.75亿元 , 其中在线音乐服务收入23.24亿元(在线音乐订阅营收为14.6亿元) , 而社交娱乐服务营收入达到52.5亿元 , 扛起了腾讯音乐集团的营收大旗 。
值得一提的是 , 其在线音乐服务ARPPU为9.4元 , 而社交娱乐服务ARPPU为166.7元 , 两相对比可知 , 在线音乐平台泛娱乐化是营收的主力军 , 这背后离不开腾讯音乐孵化了《全民K歌》为代表的在线音乐社交娱乐业务 , 能为腾讯音乐不断造血 。
机会其实一直都在 , 尤其是在5G时代 , 随着泛娱乐场景的多样化 , 唯有通过不断布局多元化内容和业务 , 满足B端和C端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 方能给企业不断输血 , 找到新机会 。
咪咕音乐就是如此 。 一方面推出“咪咕爱唱” , 主打家庭K歌娱乐场景 , 快速抢占大屏音乐领域 。 通过亲子、在线教育、有声电台、播客共创等版块 , 布局大音频生态 , 为用户提供更多元化的内容类型 。 另一方面 , 通过与喜马拉雅、芒果TV、百度网盘、苏宁易购等12家公司推出权益联合会员 , 助推咪咕音乐拓展用户 。
此外 , 借助中国移动5G+AICDE的技术 , 咪咕音乐在云演艺科技制作、超高清体验、云端交互和商业模式上不断升级 , 借助新技术红利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 。 2020年12月 , 咪咕打造了全球首场5G+4K/8K+XR云演艺咪咕汇 , 将云观众、云包厢、云打Call等云演艺新玩法引入演艺场景 , 推动咪咕汇付费观看用户规模突破1250万 ,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反观虾米音乐 , 虽然率先尝试音乐付费业务、也做出了音乐社区 , 尽管失利于版权不足 , 战略定位动荡 , 但是一直没找到合理的商业变现路径 , 这是其溃败的根源 。
总的来看 , 押注网易云音乐 , 关停虾米音乐 , 对当下的阿里大文娱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 而对虾米音乐来说 , 死于其曾梦寐以求的新世界 , 才是其最大的悲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