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白毛女》究竟有什么魔力,在当年产生了那么大的影响?

文·段宏刚
上了年纪的人,都对《白毛女》这部作品如数家珍,这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文艺作品,由贺敬之、丁毅等作家合作创作。
最初,它首先以歌剧的形式诞生,后来,相继出品了电影、连环画、话剧、芭蕾舞剧、电视剧等多种文艺形式,深受人们的欢迎。
人们常说:伟大的作家是时代的良心。而伟大的文艺作品同样具有这个属性。
歌剧《白毛女》究竟有什么魔力,在当年产生了那么大的影响?
文章插图
如果结合《白毛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我们就会发现,它之所以深入人心,在一代代观众心里激起波澜,是因为它直击人心,反映了旧社会中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终究要变成过去式,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强烈愿望。
1945年前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欧洲战线上,苏联红军反攻德国,德国兵败如山倒。国内战线上,在我国人民顽强不屈地抵抗下,日本帝国主义已经苟延残喘,抗日战争胜利在望。同时,旧社会的封建礼制即将土崩瓦解,此时,就需要一部文艺作品来反映来之不易的胜利,反映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以此来鼓舞人心。
歌剧《白毛女》究竟有什么魔力,在当年产生了那么大的影响?
文章插图
因此,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临危受命,由贺敬之、丁毅等作家组成的创作团队,深入民间,辗转许多地方,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搜集素材,旨在打造一部批判封建礼制,反映新思想新风貌的文艺作品。
在这种大背景下,经过众人的集思广益,歌剧《白毛女》就应运而生了。在晋察冀边区广为流传的“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为创作者提供了灵感,非常吻合此时期的文艺理念,经过创作者的集体加工,在1945年初,最终把这个民间故事打造成歌剧《白毛女》,很快推向了观众。
歌剧《白毛女》究竟有什么魔力,在当年产生了那么大的影响?
文章插图
《白毛女》因为有故事原型作素材,因此,发挥出了巨大的艺术魅力,感染了一代代观众。
“白毛仙姑”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四川宜宾,白毛女原型叫罗昌秀,当时只有16岁,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女儿,当地地主恶霸为了霸占罗昌秀,纳她为妾,先后逼死了他的父亲和哥哥。双亲死后,罗昌秀孤苦无依,为了躲避恶人的迫害,她只好躲进深山老林藏起来,平日依靠野果和山泉充饥,这样一躲就是10多年,直到解放后才被人们发现并解救出来。她由于营养不良,未老先衰,人们解救她出来时,才30岁左右的她,就变成了一头白发,显得老态龙钟,所以,她被大家称作“白毛仙姑”。
歌剧《白毛女》究竟有什么魔力,在当年产生了那么大的影响?
文章插图
编剧们在“白毛仙姑”故事的基础上,不断加入一些新思想和其他故事细节。其中,给“白毛女”的性格中增加了反抗意识,最后向压迫她的黄世仁复仇成功,称得上是画龙点睛之笔。再现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歌剧《白毛女》究竟有什么魔力,在当年产生了那么大的影响?】当然,这个反抗意识跟当时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历史趋势高度吻合,更符合“邪不胜正”的传统理念,唱出了大众的心声。所以,它能经久不衰,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