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一共有多少部作品?对于资深金庸迷来说,这算不上是个问题,“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以及短篇的《越女剑》,合计十五部作品,这些作品堪称部部经典,尤其是《天龙八部》、“射雕三部曲”、《笑傲江湖》等故事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现实中的襄阳城还为郭靖、黄蓉立了雕像,可见金庸作品影响力之大。
文章插图
那么有如此多优秀作品作为基础,又有庞大的读者群体,为何金庸没写第十六部作品呢?或者说他心中还藏着没说出来的故事可以写吗?答案是肯定的,甚至他都已经构思好了第十六部作品,连主角都设定好了,最终却因为惧怕读者不怕而没将其创作出来。一、没被写出来的故事熟悉金庸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的故事都被设定了时代背景,除了《越女剑》被设定在春秋时期之外,那两句诗文中的十四部作品都是发生在北宋哲宗时代之后,而这些故事基本覆盖了从北宋至清朝时期,这段时间的武林故事即便谈不上是“说透了”,也算是交代得比较清楚了。所以金庸如果要创作第十六部作品,那么自春秋时期往下,一直到五代十国之间都是有大量的素材可以创作的。比如金庸曾经在《笑傲江湖》中提到李靖破解了《易筋经》,而这人是大唐的开国功臣,他明显可以以李靖为主角创作一部作品。
文章插图
又比如《天龙八部》中提到了段誉的祖先段思平,慕容复的祖先慕容龙城,这些角色都足以支撑起一部五代十国题材的故事。但在这些金庸没有创作的朝代中,呼声最高的还要数三国时期,三国时期人才济济,文臣武将数不胜数,金庸是否有想过以此题材创作呢?答案是肯定的,他原本要写的第十六本书就与三国有关。二、金庸与三国金庸的武侠体系中存在与三国有关系的人物吗?答案又是肯定的,他曾在《倚天屠龙记》中借谢逊之口提到过三国时期的一位宗师,华佗。原著道:“突然之间,谢逊骂起武林人物来,自华佗创设五禽之戏起,少林派达摩老祖,岳武穆神拳散手,全给他骂得一文不值。可是他倒也非一味谩骂,于每家每派的缺点所在却也确有真知灼见,贬斥之际,往往一针见血。只听他自唐而宋,逐步骂到了南宋末年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骂到了郭靖、杨过,猛地里骂到了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甭管华佗的武功水平如何,至少在金庸的武侠体系中,他是被视为武林中很重要的一位宗师,也就是说金庸要创作三国故事的话,是大有文章可作的。
文章插图
不过金庸构思的第十六部作品并不是以华佗为核心,而是以东吴的视角,他设定的主角是孙策和孙权还有顾雍。在《 金庸、池田大作对话录》中他就提到自己对三国题材故事的畅想:“孙坚、孙策、孙权那些人是我的浙江同乡富阳人(汉时为富春县,郁达夫的故乡),我甚至想过要写一部以东吴为主体的《三国演义》,主角自然是周瑜和陆逊、陆抗,次主角是孙策、孙权、顾雍(此人是大政治家)以及美人大乔、小乔。然而这是和全国民间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作对,后果必定不佳,很快就放弃这个意图。”如此看来,金庸是将这作品扼杀在摇篮中,不过若真写出来,读者会不满吗?三、金庸的顾虑金庸的顾虑是“是和全国民间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作对,后果必定不佳”,他指的这个传统思想是什么?在笔者看来,无非就是《三国演义》珠玉在前,而《三国演义》是以蜀国的视角来展开,多数人似乎认定蜀国势力是主角,是正义的,曹操是大反派,东吴也是反派,这是一种错误的成见。
文章插图
金庸这顾虑虽然不无道理,但在笔者看来,其实他在创作《越女剑》的时候就已经做出过尝试,《越女剑》中的“西子捧心”和“三千越甲可吞吴”都被加以武侠化的润色,读者反响其实也是不错的,可见如果金庸以东吴视角来创作三国故事应该也不难让人接受。奈何只能尊重金老的想法,这第十六部作品就这么永远的留存在金老的脑海中,对于读者来说这的确是个遗憾。
推荐阅读
- 从两处悬念,看《倚天屠龙记》精彩之处,金庸小说技巧太高超技巧
- 金庸笔下最让人失望的7门武功,听名字很牛,实战起来却都很弱
- 本是边陲无名小国,却被金庸带火,皇帝成为家喻户晓的绝世高手
- 金庸笔下设定最强的3门武功,残缺版本也很强,第一名上万人练过
- 张无忌有两位传人,两人虽得了张无忌“真传”,却死于同一人之手
- 看《笑傲江湖》有感
- 金庸笔下最顽强门派,3次遭遇灭门之灾,本派无高手却得外人相助
- 张三丰的经历很传奇,金庸为何不让他当主角因为写了就会有漏洞
- 水浒传中有种失败的战术,金庸笔下被一大侠所用,却成功克敌制胜
- 金庸笔下最牛的3位配角,都没有盖世武功,最终却都战胜了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