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


 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
文章插图
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因为他的绘画里文化含量太重,他的绘画里审美历史感太苍凉,他的绘画不像当下满街走的靓女那样打扮入时,也不像张大千和吴湖帆的绘画那样靚丽,所以欣赏他的画需要人生阅历,需要文化积淀,需要美学修养。
一生求艺多寂寞
因为阴历和阳历转换的问题,所以黄宾虹实际上是1864年出生的,他出生的时间按阴历说是大年三十子时,所以长者最初给他起的名字叫“元吉”,后改名质,字朴存。黄宾虹的纪年比我们多一岁,中国人的传统是虚一岁,即在娘胎里就有了一岁,他实足的年纪是90岁,他自己纪年是93岁。他的祖籍是安徽,生在浙江金华。1907年他因被控告私铸钱币,就跑到上海,在上海一待就是三四十年,这是他人生很重要的一个时期。
黄宾虹到了上海以后,曾经先后在新华艺术专科、上海艺专、暨南大学和中国画研究会等地方做教授或中国画的导师。1937年6月他又受聘北上前往北平,在古物陈列研究所做教授,兼任北平国立艺专的教授。当时故宫博物院的院长被人控告贪污,其中涉及到字画,所以黄宾虹就受邀作为鉴定委员到故宫鉴定字画,这也是他人生很重要的一个时期,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
黄宾虹非常喜欢南方的山水,北平干燥的天气让他经常流鼻血,那个时候可能雾霾没有这么厉害,但是有沙尘暴,这让黄宾虹很不适应,便在1948年回到南方,前往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做教授。但实际上,这只是个虚名,那个时候他已经八九十岁。那时他的个人艺术不被当时的主流学术界看好,实际上处在一个赋闲的状况。办展览的时候,他的作品经常被放在门后面,很少被人看到,学校也不安排他的课,只是偶尔有崇拜者去访问他。
黄宾虹的一生著述颇丰,上海出版社曾经出版了6本黄宾虹文集,都是他对中国艺术,主要是书法、绘画、篆刻、金石文字、书论、画论、画史的研究。在20世纪,像黄宾虹这样有如此广泛学养的艺术家不多,而且除这些,他还精通烹调、太极拳、围棋、中医,堪称绘画界里的国学大家。
黄宾虹早年一度是一个革命者,崇拜谭嗣同这样激进的革命派,曾经加入过南社、黄社这样的同情革命、主张进步的进步团体,所以黄宾虹的一生是从一个革命者变化成为一个文化人。他在上海做过许多事情,组织出版编辑国学、美术类的丛书,同时在艺术学院教学。
在中壮年时期,黄宾虹是作为一位综合的活动家、出版家、教育家、学者的身份出现的。但到了北平之后,作为老辈的艺术家,他没有齐白石当时那样红火的生命,也没有像徐悲鸿那样奔走于社会事件当中,这个时候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学人,一个艺术家。
在给自己学生的信中,他曾说,他是十年在京城蜗居。可见,虽然黄宾虹跟齐白石一样,都说过绘画是寂寞之道,但是黄宾虹的寂寞在他的生前,而且不是一般的寂寞。我的老师亲眼见到他把自己的画拿出来送给来访的人,却被来访的人拒绝了,说你的画黑乎乎的,我看不懂,黄宾虹很尴尬,只好将画又收回来。在当时黄宾虹的艺术不被时尚所看好,但是黄宾虹对自己的学生说,五十年以后你把我的画拿出来裱一下,那个时候人们有可能看得懂我的画。可见,黄宾虹生前的寂寞是和他对自己将留名后世的自信结合在一起的。
黄宾虹在69岁的时候去了四川,待了一年多的时间。这期间他画了几千幅作品。他在青城山的时候,赶上了一次磅礴大雨,进而被雨中的青城山所震撼,对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说艺术家的创作需要契机,雨中的山水启示了他对真山水的感受。黄宾虹的一生还喜欢看夜山、早晨的山、黄昏的山、雨中的山。曾经有朋友亲眼看到他半夜推开窗户面对夜山凝视,这些对形成他的画风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契机。
1949年,黄宾虹成为全国第一届美展的审查委员,1950年又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成为浙江省的人大代表。1952年患了白内障以后,他的视觉几乎为零,看东西模模糊糊,对他晚年的画风产生了很大影响。在90岁那年,中国美协浙江分会和中央美院华东分院为他庆祝九十岁大寿,在上海做了一次展览,这次主要是花鸟画展。华东行政委员会的文化局授予他“中国人民优秀画家”称号。1955年他因得胃癌在杭州去世,实足年龄90岁,虚龄92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