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起,世界静,为何魏晋古人要做“琴”人

“瑶琴多远思,更为客中弹”,这里的瑶琴就是我们俗称的古琴。
古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之一,凭借着独特的音色和文雅的气质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爱,并被视为高雅的代表,在中国已经有了三千多年的历史, 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都以弹奏古琴为荣。但是真正做到将弹奏古琴发展成社会潮流的还是要数魏晋名士。魏晋名士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文人群体,他们放荡不羁,他们品行高洁,甚至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就在人们因他们的事迹而大跌眼镜的时候,他们却用才学为自己的形象扳回一局。原来这群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名士竟然个个是琴痴,以琴会友也是常事。而这古琴和音乐也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影响着这群人的精神世界,与琴共生,琴人合一,琴声起,世界静。
琴声起,世界静,为何魏晋古人要做“琴”人
文章插图
那这古琴究竟有着什么魔力可以促使魏晋名士成为“琴人”呢?一,对魏晋名士来说琴与人,鱼与水,缺一不可1,七贤与他们的“琴”谊魏晋时期,时代动乱,政权更替频繁,百姓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这个时期有很多文人意识到自己命运坎坷,无奈于国家艰难,所以他们常常不甘于世俗而放浪形骸。这些文人就是所谓的魏晋名士,魏晋名士中又出现了一批代表人物,如“谢家”和“竹林七贤”等。“竹林七贤”可谓是魏晋名士里的标杆人物,更成为了“魏晋风流”的代名词,引领一众魏晋风尚。对于魏晋名士来说,琴与人就如同鱼与水,缺一不可,“竹林七贤”也不例外,下面就讲述一下“竹林七贤”和他们的“琴”谊。“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嵇康,世人对于嵇康的记忆基本都停留在嵇康的绝世之作《广陵散》。
琴声起,世界静,为何魏晋古人要做“琴”人
文章插图
相传,嵇康的一位朋友吕安被人陷害殴打母亲,这种不孝的行为在当时的处罚十分严重,所以吕安惨遭流放。此时重情义的嵇康站出来了,他坚定地站在朋友吕安这边,主动为吕安作证,说明情况,可惜当地官员是一个谄媚的小人,他深知嵇康屡次拒绝上层指派,上头很不高兴,所以为了展现自己为上层领导分忧,他便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嵇康抓了起来。统治者本来不愿意冒着残害名士的风险而杀害嵇康,但是小人不断进谏谗言,嵇康最终被送上了刑场。按照惯例,临刑前,犯人可以提一些要求,所以嵇康便要求临别一曲,而这一曲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广陵散》。
琴声起,世界静,为何魏晋古人要做“琴”人
文章插图
刑场上忽而琴声铮铮,旋律激昂交错,犹如高山流水,又如江水滔滔,在场听闻者皆叹服,可惜曲终人散,嵇康最终离开了这个混浊的世间。临终之前,嵇康都要弹奏一曲,可见琴对于嵇康来说已经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了。“竹林七贤”中还有一个嗜琴如命的典型代表人物,那就是阮籍,与其他文人相比,阮籍似乎与古琴有着更加深厚的渊源,他的父亲就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琴师阮瑀,所以史料中记载阮籍不仅嗜酒更以琴为好, 能弹善奏。阮籍的诗文中也可以处处看到古琴的身影,青云蔽前庭,素琴凄我情等等。
琴声起,世界静,为何魏晋古人要做“琴”人
文章插图
嗜琴如命的阮籍和嵇康在琴上还有一定的交际,相传阮籍的母亲去世,有一个叫做嵇喜的人前来吊唁,他表现出很伤心的样子,眼泪都要掉下来了,阮籍却对着他大翻白眼儿。嵇喜不高兴了,拂袖而去,回到家中遇到自己的弟弟嵇康,他把阮籍对着自己翻白眼的事情告诉了弟弟,没想到嵇康笑说,这是哥哥自讨没趣。接着嵇康自己准备了酒和琴登门拜访吊唁。而阮籍看到嵇康带的酒和琴马上就现出了青眼与嵇康弹琴饮酒。可以见得,琴对于两者来说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魏晋时期,名士的一举一动都能够引领一个时期的潮流风尚,而“竹林七贤”对于琴的钟爱更是被众多文人看在眼中,所以琴就成了君子风度和高雅情操的代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