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有多苦,商人能否参加科举?为何不能自学成才?( 二 )


 古代科举考试有多苦,商人能否参加科举?为何不能自学成才?
文章插图
另外科举考试不仅只有文举,还有武举。这也是古代王朝在不断探索科举考试的择才模式后,渐渐衍伸出的另一个人才选拔政策。科举考试究竟有多么苦?科举考试的苦体现在三个方面,读书苦、行路苦、竞争苦。首先就是读书苦,要知道许多人穷极几十年都仅仅落个秀才的头衔。大家可千万别觉得秀才这个头衔烂大街,在当时的几个王朝里,秀才还是极少的存在,如果你获得了秀才的头衔,那么你在地方找份小吏的工作是不成问题的。小吏在当时也算是事业编制的好工作,但如果你觉得小吏工资太低了,那么,秀才完全可以找个私塾教书或者当个账房先生,他的工资也不会低。
 古代科举考试有多苦,商人能否参加科举?为何不能自学成才?
文章插图
话归原题,古代从一个普通书生一路走到金榜题名,至少需要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时间。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科举考试一般都要求考试熟读四书五经,还有非常多的史料、文书,这些知识加在一起,全部要看完就需要近十年的时间,更别说熟读。另外,古代科举考试虽然大部分时期都比较公平公正,但要求也非常严格,并且就算你是朝廷大官的子女,你过不了科举这一关,你照样无法上榜。科举考试不能自学成才那么,说到这里有人就会说:科举考试能不能自学成才。答案是不能的。这又是为什么?其实,大家很多时候还是看低了四书五经等书籍的深奥程度,这些书籍能够成为科举考试的题库来源,就足以证明这些知识绝非轻易的就能够学会。
 古代科举考试有多苦,商人能否参加科举?为何不能自学成才?
文章插图
所以说,考生们必须要参加几年的专业知识传授,也就是上学,如果不上学,光靠个人是很难参透四书五经的深奥之处。因此,许多寒门学子往往会通过做工的方式赚取学费,这也是寒门难出举人的缘故,因为没钱,没有足够的学费去得到专业系统的解读,那么,单纯按照自己的理解往往是很难读到深处。第二个行路难科举考试的会试和殿试,一般都是在京城举行,如果你家住在京城或者京城附近,那么你还好说。如果你家住在极为边远的地区,再加上古代没有便利的交通工具,所以,考生们往往会提前半年或者数月就赶赴京城。家里有钱还好,能够雇个马车带你到京城,那么,一路上就会少一些麻烦。假如,家境贫寒但是自己资历获得当地乡绅的认可,那么,或许考生还能够获得乡绅的资助,去京城也问题不大。可是,家里又穷自己资历又不高,这样的考生,就只能够靠着自己的双腿赶赴京城。路上风餐露宿先不说,古代的中国治安环境也比较混乱,各种山贼土匪横行在乡野,考生在路上遇到劫道的,别说赶赴京城考试,能不能过劫道的这一关都难说。
 古代科举考试有多苦,商人能否参加科举?为何不能自学成才?
文章插图
据了解,在北宋末期时候,每年有近千人考生都是在赶赴京城的途中,遇到各种突发情况而殒命。然而,对于考生的千里乃至万里赶赴京师赶考的勤苦,历朝历代都很少有保护考生安全的相关政策,因此,路途的遥远和艰辛也断绝了许多考生求仕之路。第三个就是竞争苦科举考试竞争力极大,大到什么程度,能够赶赴京师参与会试的考生,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智商非凡,而且潜力巨大。特别是一些年轻的考生,这些考生很大概率都是当地的神童一样的人物,因此,一般会试现场考生之间的竞争力非常的大,试想万人高智商同台竞争,那竞争压力能不大吗?所以,在古代,就算你认为自己智商异于常人,也不要随意显露,因为你的眼光仅仅局限在本地,如果放眼全国,或许还能够找出几万个比你智商还高的人才。因此,能够杀到会试的人才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
 古代科举考试有多苦,商人能否参加科举?为何不能自学成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