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不是好好说话,而是懂得适时沉默


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 不是好好说话 , 而是懂得适时沉默 。 有人说:“两年学说话 , 一生学闭嘴 。 ” 说话是天性 , 沉默是智慧 , 心中有分寸 , 便懂言多必失的真谛 。
沉默 , 是最好的修行 , 真正有智慧的人 , 眼中无是非 , 出口有分寸 , 人生也因此少了很多磨难 。 俗话说:沉默是金 。 与人交往 , 宁可沉默 , 也别乱说 , 宁可无言 , 也别话多 。 人的诸多不顺往往就败在嘴上 。 人生最难的不是学说话 , 而是懂得适时沉默 。适时沉默 , 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三观不合时 , 多说无益;问心无愧时 , 沉默 , 是最好的辩解 。
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不是好好说话,而是懂得适时沉默
本文插图
古人说“言多必失” , 有时候少说话 , 或者保持适度的沉默尤其是在和别人第一次见面时这样做 , 反而比多说的效果更好 , 也让自己保持了一定的神秘感 。 毕竟嘴太能说 , 话太多的人总让人感到不踏实、缺乏安全感 , 甚至还会让别人讨厌 。 话太多了 , 不加选择的 , 想说啥说啥 , 想到哪说到哪 , 也常常会暴露出自己的缺点 , 甚至会不知不觉的说错了话反而得罪了人 。和少说话一样 , 在社交关系中“沉默”的力量不能忽视 , 作家林清玄就曾经说过“沉默才是最好的表达” , 在心理学上也证明非语言交流有时比语言交流更容易表现出一个人的内心 , 也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 。 比如夫妻吵架 , 如果一方适度的沉默不要立刻回应对方 , 这架有可能就吵不起来了 。 商业谈判中 , 对于自己不想妥协又不想得罪对方的时候 , 沉默不语就是最好的回答 , 因为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
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不是好好说话,而是懂得适时沉默
本文插图
俗话说“沉默是金” , 沉默不是说什么时候都不说话 , 做闷声葫芦 。 真正聪明的人是懂得什么时候该说 , 什么时候要保持沉默 , 不让自己陷于不利的境遇 。《鲁肃传》中记载 , 孙权在和大臣们商量是否要和刘备联合抗曹操时 ,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的 , 反对的多 , 赞成的少 。 孙权看着台阶下站着的始终一言不发的鲁肃 , 心想“你平时足智多谋 , 这会你怎么不说话了?”心里对鲁肃多少有点不满 。 于是 , 心烦的想去上厕所 , 鲁肃这才跟了出来 。 看四下无人 , 才把自己也赞成联合刘备抗曹的想法说了出来 。孙权有些奇怪 , 问鲁肃刚才为啥不说?鲁肃回答 , 在那种场合下 , 自己即使说出来 , 自己的观点也会淹没在大家的争吵中 , 只会引起更大的争吵 , 孙权表示理解 。 但实际上他是怕自己的意见 , 得罪反对派会给自己今后惹麻烦 , 所以在大庭广众之下保持了沉默 。 一个真正聪明 , 即懂得保护自己又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需要展示自己的人 , 通常都是会把“沉默”的时机拿捏的很好的人 。
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不是好好说话,而是懂得适时沉默
本文插图
冯梦龙《智囊》里 , 有一个“以愚困智”的故事 。北宋时 , 有一个名叫徐铉的人 , 博学多识 , 能言善辩 , 在北宋朝野名声很大 。一次 , 南唐派徐铉进京修贡例 , 按照惯例 , 北宋要派一位陪同的押伴使 。北宋众大臣都因为自己的口才不如徐铉 , 不愿前往 , 免得被徐铉嘲弄 。宋太祖便让人呈上一份不识字的殿侍人名单 , 然后看了一眼名单 , 随便圈了一个 , 说:此人可以 。被点名的殿侍满头雾水 , 糊里糊涂地前去充当押伴使 。一上船 , 徐铉便滔滔不绝地向押伴使挑战 , 妙语连珠 , 锐不可当 。然而不管徐铉说什么 , 这位殿侍都默不作声 , 除了点头应是 , 不发一言 。徐铉不知对方深浅 , 继续展示自己的满腹经纶 , 以为这样会令对方感到自惭形秽 。可是 , 这位押伴使仍旧不置可否 , 既不发表意见 , 也不回答问题 。这样一来 , 徐铉渐渐地失去了兴趣 , 只好乖乖地来到京都 。所谓大直若曲 , 大智若愚 , 大巧若拙 , 大辩若讷 。面对孤傲的徐铉 , 宋太祖的应对之策是 , 避其锋芒 , 以愚困智 , 让愚者去对付智者 , 令智者无用武之地 。徐铉本想以自己的学识辩才压倒对方 , 但遇上沉默的对手 , 就好像一拳打在一团棉花上 , 力量转瞬即逝 , 因此傲气全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