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挨打、给孩子下跪、校长吃剩饭、报警式育儿:教育界的泥石流( 二 )
这位女校长的初衷是好的 , 想要带领同学们减少食物浪费 , 但是这种方式确实有些“重口味” 。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的专家表示:吃别人剩饭可能会增加一些食源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风险 , 特别现在还处于疫情期间 , 所以这种行为是不提倡的 。
而想要减少剩饭剩菜 , 学校完全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 , 比如每位学生按照自己的食量去取餐、食堂多提供不同分量的菜肴供学生选择 , 吃多少拿多少等等 。
一些网友表示 ,
“不喜欢这样的苦情戏 , 完全没有必要 , 这样会增加孩子的负罪感 。 ”
“看看那些孩子的神情 , 真可怜 , 这饭吃下去满满压力和焦虑 , 以后怕是要得胃病 。 ”
而我见识过的画风清奇的教育方式还有一种 , 它的精神内核是“杀鸡儆猴” 。
抖音上有一类“教育孩子不要进厨房”的视频 。
是一个爸爸拿着玩偶 , 让玩偶走进厨房 , 然后拿起拖鞋狠狠揍玩偶 。 让坐在厨房外的小宝宝看 , 试图用这一连串的操作告诉宝宝:进厨房会被打屁股!
文章插图
不得不说 , 这位爸爸的套路可太深了 。 给孩子表演了个杀鸡儆猴 , 手里的玩偶是鸡 , 小宝宝则是猴 。
其实这个就是一种相对含蓄的“暴力威胁” , 类似于小朋友不听话时 , 爷爷奶奶高高扬起的那只手 。
而上面“子不教父之过”的视频中爸爸也对儿子使用了暴力威胁 , 证据就是爸爸对儿子说的最后一句话:这次是爸爸替你接受这些惩罚 , 下一次 , 所有的棍子都会打到你身上 。
此时 , 爸爸是鸡 , 儿子则是那只猴 。
类似的还有“敲山震虎” 。
前段时间 , 7岁女童在商场偷拿玩具 , 亲妈报警的新闻走红网络 。
文章插图
起先 , 女童妈妈接到商场店员的电话 , 说自己的女儿拿了他们店里的扭扭蛋 , 当女孩又经过这家店时 , 店员便认出了女孩 , 但不管怎么询问 , 小女孩都不承认自己偷了东西 。
妈妈赶到现场后 , 并没有打骂孩子 , 而是选择去报警 。
这位妈妈表示 , 她看到过一个视频 , 是女儿偷家里的钱 , 爸爸就带女儿到警察局去自首 , 所以她也想用这个办法给自己女儿一个教训 。
警察来到后 , 向女孩发出了三个灵魂追问:
“犯罪这个东西你听说过吗?”
“坐牢听说过吗?”
“你知不知道做偷窃这种违法行为是要坐牢的?”
最后经过民警的劝说教育 , 小女孩终于承认 , 看到玩具很漂亮 , 但也知道家里条件不好 , 不好意思向妈妈开口要钱 , 一时没忍住就偷拿了几个 。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对于孩子犯错后 , 家长报警的做法 , 大部分网友是非常赞同的 , 认为这是一个好方法 。
然而 , 育儿专家们却持不同的意见 。
王人平老师认为:这种方式本质上还是利用监狱和警察来恐吓孩子 , 只看结果 , 并不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那个“因”和需要提升的能力、品质 。
并且 , 父母不反思自己的责任 , 又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警察 , 失去了一个了解孩子、连接孩子 , 反思自己、成长自己的机会 。
尹建莉老师直言:家长们 , 绝不要这样做 , 这是往斜路上推孩子 。
少儿心理医生徐桂凤说: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 , 很多父母都希望采取某种方式 , 一招致胜 , 希望孩子害怕得从此再也不敢了 。 当然这种“招数” , 往往利用的是身体的疼痛或心理上的羞辱 。
有些极端的招数真的是有效的 , 但是父母自此再不是孩子可以信赖的人 , 而是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 。
推荐阅读
- 孩子产生“回避型人格”怎么办?父母应尊重孩子,而不是互相伤害
- 过年,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收到三种礼物,确实挺让人为难的
- 爱无条件但不能没有原则,不要让孩子边依赖边嫌弃
- 有远见的父母,都舍不得让孩子“太听话”
- 米饭这样做太美味,搭配鲜蔬和香肠,解馋又营养,孩子爱吃的主食
- “积食王”找到了,3种食物经常吃,孩子脾胃虚弱,赶快住口
- 室外寒冷,孩子们,换个地方运动去
- 在家教你做蔬菜鸡肉卷,肉嫩多汁,简单营养,孩子爱吃的美味辅食
- 当心!这些危险的“解压玩具”,你孩子手边有吗?
- 莲藕和鸡肉的美味新吃法,简单营养,好吃解馋,孩子爱吃的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