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马周入仕:贞观之治“君臣蜜月”的历史缩影( 二 )


贞观十一年(638) , 马周再次上书太宗 , 劝其要以隋亡为鉴 , 时刻要记得隋亡的教训 , 不能因为天下刚刚平定下来就走隋炀帝的道路 , 只有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 才能巩固唐朝的统治 , 才能使唐朝由乱到治 。他还建议不要只增加国家的仓储 , 过多向百姓征收赋税 , 自古以来 , 国家兴亡不在积储多少 , 而在于百姓苦乐 , 隋朝仓储很多 , 最后却官逼民反 , 这个教训应当记取 。太宗听后 , 深以为然 。
隋唐|马周入仕:贞观之治“君臣蜜月”的历史缩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一些制度上 , 马周也是考虑周密 。他曾建议在长安城中的主干道上设立了许多警鼓 , 如遇上特殊情况 , 就命人击鼓为信 , 俗称“咚咚鼓” , 节省了人力 , 提高了效率;他还建议用飞驿报警 , 收缴居住人地租 , 宿卫分大小两班轮流进行等 。太宗都欣然采纳 。
零落栖迟一杯酒 , 主人奉觞客长寿 。
主父西游困不归 , 家人折断门前柳 。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 , 天荒地老无人识 ,
空将笺上两行书 , 直犯龙颜请恩泽 。
我有迷魂招不得 , 雄鸡一声天下白 。
少年心事当拏云 , 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贺《致酒行》
“诗鬼”李贺的这首《致酒行》 , 写于唐宪宗元和初年(806) , 彼时 , 距离李氏子孙引以为傲的“贞观盛世”已经过去将近二百年 , 这个强大的帝国已经疲态尽显 。而作为李唐宗室的后裔 , 才高八斗的李贺也是心凉如秋 , 他满怀希望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搏取功名 , 不想竟被人以避讳他的父亲“晋肃”的名讳为理由 , 被残酷地剥夺了考试资格 , 终生不能仕进 。回乡途中 , 李贺借酒浇愁 , 遂写下了这首诗 。毫无疑问 , 生于晚唐的李贺远没有马周幸运 , 同样都是满腹才学 , 李贺却怀才不遇 , 27岁便郁郁而终;而马周尽管也是天年不永 , 死在了48岁的盛年 , 但这位“布衣宰相”毕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 那就是佐明君 , 治盛世 , 为唐初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己之力 。“周之遇太宗 , 顾不异哉!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 , 若素宦于朝、明习宪章者 , 非王佐才 , 畴以至兹?”《新唐书》中的这段文字 , 让“马周入仕”的故事成为大唐帝国君臣和谐的典型案例 , 而作为这个故事的另一个主角 , 唐太宗不拘一格的人才观更是跃然呈现 , 力透纸背!
隋唐|马周入仕:贞观之治“君臣蜜月”的历史缩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何代无才 , 但患遗而不知耳!”一千三百多年过去 , 唐太宗的这句话仍在振聋发聩 , 掷地有声 , 其实马周由一介草民而至卿相 , 是马周之幸 , 更是贞观这个年号的幸运 。贞观朝 , 唐太宗曾多次下达求贤举才的诏令 , 提出“但能举用得才 , 虽是子弟及有仇嫌 , 不得不举 。”他号召朝中大臣要善于发现和举荐贤才 , 一经认可 , 立即破格任用;还是在贞观朝 , 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了武德年间的科举制度 , 与此同时 , 大办学校 , 国家设国学、太学 , 州设州学 , 县设县学 , 从而打通了锻造和输送人才的通道;仍然是在贞观朝 , 这个目光高远的皇帝打破了门阀之见 , 将选才的目光从自己的关陇集团跳开去 , 大量起用中原和江南地区的能臣……
隋唐|马周入仕:贞观之治“君臣蜜月”的历史缩影】回望“贞观之治” , 我们发现 , 这段时期和谐的君臣关系 , 民主的空气是前提 , 彼此的信任是基石 , 而唐太宗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才观 , 更是让“贞观之治”群星闪耀万马奔腾的重要支撑 , 当这个宏大的人才群体最终以生存背景的多元化和身负才能的个性化构成贞观之治的星斗 , 我们看到的 , 是他们的忠诚 , 是他们的智慧 , 是他们医治乱世创伤的能力 , 是他们清除发展障碍的勇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