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部影片都是时代的烙印” ——访90后青年导演杜彩苹

《新产经》左雨晴
杜彩苹,90后新锐导演,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研究生,目前担任彩苹(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被评选为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十佳青年导演,导演的电影获得国际诸多大奖。其中,她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收徒》去年与《战狼2》《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等大片同时入围澳门国际电影节,并同时获得中加国际电影节“最佳观众选择奖”。
从戏曲到影视
1991年,杜彩苹出生于河南的一个戏曲世家,从小受到戏曲传统文化的熏陶,两三岁的时候便开始登台表演豫剧。九岁时,杜彩苹进入河南省艺术学校学习戏曲表演,成为了当时班里年纪最小的学生。五年的学习时光让杜彩苹在唱念做打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每一部影片都是时代的烙印” ——访90后青年导演杜彩苹
文章插图
中专毕业后,由于家庭变故,杜彩苹未能像自己的同学那般进入大学继续进修。为了生计,十四岁的杜彩苹选择考取济南市豫剧团,并在录取的20个青年演员中名列第一名。由于出色的成绩,杜彩苹在豫剧团中也备受团长的青睐,经常在表演中担任重要角色。
然而在豫剧团呆了一年半的时间后,杜彩苹最终选择了离开。据她回忆,对她抉择影响最深的人是当时济南市豫剧团的一位副团长。这位副团长曾特意找到杜彩苹,与她促膝长谈。在老先生看来,杜彩苹虽然年纪小,但戏龄已经很长,而豫剧圈内当时已有大家,她在豫剧方面上升空间很小。“彩苹”他说:“你去考(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吧!”当时在豫剧团排练节目时,杜彩苹经常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并勇于表达出来,这些都被老先生看在眼里,他认为杜彩苹的这个特质,再加上她本身的表演功底,会让她的综合能力更上一层。“他是第一个发现我有导演潜质的‘贵人’。”杜彩苹说。老先生敏锐的观察力,使她豁然开朗的同时,也改变了她未来的人生轨迹。
于是,在老先生的建议下,2007年,杜彩苹毅然抛下“铁饭碗”,孤身一人来到北京,并在一年后顺利地考上了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拿着母亲给自己的一万块钱学费和一千多的生活费,跨进大学校门的杜彩苹下定决心,不再问家里要一分钱。从此,除了上课和排练以外,杜彩苹便出没于河南老乡会和茶楼间,通过唱曲赚取生活费。大二时期,杜彩苹开始独立导演小品,可以承接公司的各种大小型年会。
“在外做事要先学会做人。”杜彩苹回忆这段经历时说。起初她是一个人独立演出,后来她发现不少主办方需要很多不同类型的演员,于是她主动与主办方沟通,帮助他们寻找演员,并由此积攒下人脉,为她日后成立自己的公司奠定了基础。
大学四年的打工经历磨砺了杜彩苹,也让她比同龄人有了更长远的目光。本科生毕业后,杜彩苹以导演系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研究生。读研期间,杜彩苹在北京独立开设了自己的演出剧场,并承接各类大型晚会。打工的同时,杜彩苹在专业方面也没有落下。作为舞台剧导演,她导演过的话剧、音乐剧、戏曲也都获过“五个一工程奖”以及个人导演奖:2013年论文新编剧目《成败萧何》导演研究荣获中国戏曲学院第六届国戏论坛优秀;2014年荣获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2014年荣获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优秀艺术实践奖;2014年大型豫剧《海的女儿》荣获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优秀剧目展演奖、郑州市五个一工程奖戏剧类第一名、河南省黄河戏剧节剧目特别奖、表演一等奖。
“每一部影片都是时代的烙印” ——访90后青年导演杜彩苹
文章插图
研三时,杜彩苹无意间接触到了影视行业。一位来自河南的投资方邀请杜彩苹参与电视连续剧《马兰谣》的制作,借以杜彩苹对影视行业的制片、投资、运作方式都有了深刻的了解,并对此深有感触。“我们这些做舞台(剧)的,特别是做中国传统文化舞台(剧)的,真正进入到剧场的年轻观众很少。”她认为这是舞台剧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阻力之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