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暴风中成长:2020年汽车企业觉醒实录( 三 )


与新造车企业在海外掠金不同 , 吉利、东风等在香港上市的自主品牌巨头则宣布回归A股 。 拟融资金额分别为200亿和210亿元 , 有望创下创业板最大IPO 。 此外 , 新造车企业合众汽车也宣布计划在2021年登陆科创板 。 面对汽车业的又一轮庞大的创业资本需求 , 上市融资正在成为车企的共同途径 。
华晨破产重组 债务创造“破产小分队”
11月20日 , 华晨汽车集团同时收到了因资不抵债可以进入重整的法院判决书 , 以及证监会的债务违规立案调查通知 。 在争议中存在了18年的华晨汽车 , 最终以深陷“逃废债”丑闻的方式葬送最后的价值 。 截至2020年11月 , 华晨集团的债务违约加利息已达66.44亿元 。 事实证明 , 华晨宝马的利润输送完全不足以填补华晨自主业务的“黑洞” 。 两周后的12月4日 , 已退休一年半的原华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祁玉民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调查 。
除了华晨 , 在疫情和市场增速放缓的催化下 , 夏利、力帆、众泰、纳智捷等边缘车企先后被债务终结了“准僵尸企业”的状态 。 6月底 , 力帆股份因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申请破产重整;12月24日 , 众泰汽车控股股东铁牛集团宣布因严重资不抵债宣布破产 , 众泰也将迎来重组 。 与此同时 , 合资公司东风雷诺也以宣布解体的方式止损 。 清理落后产能、加快兼并整合 , 这是汽车业多年来努力的目标 , 如今正以车企批量重组破产的方式落地 。
传统车企再战天花板 高端智能品牌组团出道
极狐、岚图、智己、沙龙??这些陌生的名字 , 2020年以各大汽车国企旗下高端智能品牌的身份不断曝光 , 其中 , 北汽极狐ARCFOX首款量产车已经在2020年10月上市 , 东风岚图首款车也在2020年年底发布 , 上汽智己、长城沙龙则踩着2020年的尾巴发布了品牌 , 第一款新车都将在2021年推出 。 而在此之前 , 奇瑞的星途、吉利的极星、广汽的埃安都已作为高端品牌推出量产车上市 。
作为自主品牌冲击高端化的又一次集体发力 , 这些新品牌普遍被赋予强烈的独立定位形象 , 以智能化、电动化为技术路线 。 虽然传统车企不愿意承认 , 但业界认为 , “自我颠覆”的意识已经在形成 。 而从各品牌的计划来看 , 2021年各车企集团在新技术上的实力较量也将见分晓 。
皓影碰撞报告被质疑 中保研“翻车”
2020年6月 , 当中保研给在碰撞测试中A柱明显弯折的本田皓影一个“良好”时 , 其在帕萨特碰撞事件中树立权威也随之瞬间垮塌 。 其与广汽本田的股权关系 , 仍让其难以自圆其说 。 半年后 , 两难的中保研重新发布报告 , 维持了“良好”原判 , 碰撞测试的“遮羞布”也再次被当成话题 。 汽车品牌希望通过碰撞测试提高口碑 , 而用户希望获得独立权威的汽车安全评判 , 但两者似乎天然冲突 。
值得玩味的是 , 就在皓影测评争议尚未平息时 , 被称为“五星批发部”的中汽研碰撞测试也在年底爆出大新闻:“神车”哈弗H6在侧面碰撞中直接“翻车”了!长城紧急公关 , 将原因归咎于测试过程处于断电状态 。 无论真相如何 , 碰撞测试的可信度都将再度被关注 。
【在暴风中成长:2020年汽车企业觉醒实录】“MINI EV现象”引叩问:人民需要什么样的电动车
“人民需要什么 , 五菱就造什么” , 这句话并不是噱头 , 在造完口罩、生产完螺狮粉之后 , “神车制造者”上汽通用五菱在老本行上又解了一次民忧——2020年7月上市的售价仅3万的宏光MINIEV , 上市仅两个月就冲上国内新能源冠军宝座 , 并成为仅次于特斯拉的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亚军 , 11月一个月就卖出了33094台 。 作为“占号神器” , 微型电动车已经被多个自主品牌力推过 , 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 价格下拉、新技术配置加持、精准的市场需求调研、深谙民众需求——这是MINI EV一夜封神的主要原因 。 而通过MINI EV , 众多车企也又一次在市场份额不断下滑的A00级市场看到新机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