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那么,子贡的一张嘴真的就无往而不胜了吗?我们来看看《智囊全集》中的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出游,在途中不小心让马儿吃了农夫的庄稼,农夫很生气,把马关了起来。孔子让子贡去与农夫讨马,子贡低声下气的跟农夫讲了一大通道理,但农夫不为所动,没有把马还给子贡,子贡只好空手而归。孔子很失望,于是让马夫前去。马夫对农夫说:“你从未离家到鲁国去耕作,我们也不曾到这里来,但两地的庄稼却长得一个模样,马儿怎知那是你的庄稼不该吃呢?”就这么简单的三,四句话,农夫听出了道理,于是把马还给马夫。同样是囗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子贡,为何能说服一大群君王,却说服不了一个农夫?如果子贡真的能言会道,为何不如一个马夫?在前一个故事中,子贡确实是凭一张嘴弄得天下大乱,战火纷飞,但借的是孔子的声望,釆用的是欺骗,恐吓的卑鄙手段达成目的的,那些君王们之所以甘愿上当受骗,都是因为各自利益的驱使,如果没有自己膨胀的欲望,也掉不进子贡的陷阱,因此,与其说他们是受子贡三寸不烂之舌的鼓动,不如说是自私贪婪本性的冲动,子贡囗才的功劳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之上的,这也是他说不动一个农夫的原因,因为缺乏利益诉求,而马夫之所以轻易打动农夫,主要不是他的话有多大道理,而是因为蕴含其中的诚实,所以,真正的好口才要建立在忠诚厚道的基础之上,以欺骗诱惑为手段的游说只能算是花言巧语,应该归入孔子所说的巧言令色,鲜矣仁的范围,忠心利社稷,利口覆邦国也就是这个意思,因此,世上根本没有三寸不烂之舌,所谓三寸不烂之舌,只是下三烂的心之门户,开合之间丧尽人伦,伤天害理。有人说子贡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祖师爷,此言可谓不假,苏秦张仪之流无一不是尔虞我诈之辈,凭嘴巴行侠江湖的人每朝每代都有,只是叫法不一样,现在就叫成功学导师,受这样的人蛊惑,重则丧命亡国,轻则损财亏钱,因此,经过包装的初中毕业生能把所谓大大小小的企业家弄得晕头转向,在这个年代是常有的新闻。
文章插图
在后一个故事中,子贡为什么会失败?因为他没有分清对象,或许他讲的头头是道,但是农夫听不懂,自然不卖帐,如果一个人连说话对象都没能力区分,不知对症下药,怎么称得上能说会道呢?搞清对象才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才能真正让人心服口服,这样才能叫做说话高手,所以,子贡所谓的三寸不烂之舌只会坑蒙拐骗加威逼利诱,这对于淡泊名利的农夫群体根本不起作用,不如马夫的诚恳,虽然没有什么文彩,但朴实动人,有效果起作用,这才是说话的高明之处。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吃亏上当往往是自己利欲熏心,否则三寸不烂也奈何不了你,也就是说为人少些追名逐利之心,三寸不烂之舌在你面前也无用武之地,三寸不烂之舌往往都是世人的无知贪婪成就的,并不是真的是人家能说会道,而是人家瞄准了你心中的欲望,所以一开口就能让你心花怒放,蠢蠢欲动,心甘情愿中别人的圈套导致最终的悔之晚矣。淡泊明志,平安是福,做人杜绝君君王王的企望,杜绝追名逐利的思想,控制好自己的贪欲,就会减少或避免被忽悠被愚弄的风险,何乐而不为?
推荐阅读
- 用滑板画水墨、用布贴在滑板,这两个日本滑板先锋的脑洞到底有多大?
- 惠州记者书写惠州古城故事 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
-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可在《探世界》里,两个男人也演了一出好戏
- 成语故事:牛角挂书
- 故事:散文《第一次步行下乡》陈久平
- 布金买地的故事,戒痴和戒尘改变,执著防碍修行
- 故事:金老爷万般无奈之下,苏无名出手擒盗,一举成名
- 李白为什么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 斗宗恐怖如斯,萧炎是斗王巅峰,萧炎是如何越两个大阶级打败云山的
- 梁思成的二婚妻子:学术成就上比不过林徽因,那就编故事抹黑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