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何为孝?

孝乃做人第一要义,我国古代留下了不少的孝绩,这些事情都被后人所记载,以此来教导世人为人子女时应做好的孝,比如著名的的二十四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何为孝?
文章插图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二十四孝,但全部知道的应该就不多了,二十四孝包括了“舜孝感动天”、“汉文帝亲尝汤药”、“曾参啮指痛心”、“闵损芦衣顺母”、“郯子鹿乳奉亲”、“老莱子戏彩娱亲”、“董永卖身葬父”、“丁兰刻木事亲”、“江革行佣供母”、“陆绩怀橘遗亲”、“郭巨埋儿奉母”、“黄香扇枕温衾”、“蔡顺拾葚异器”、“姜诗涌泉跃鲤”、“王裒闻雷泣墓”、“崔山南乳姑不怠”、“王祥卧冰求鲤”、“吴猛恣蚊饱血”、“杨香扼虎救父”、“孟宗哭竹生笋”、“庾黔娄尝粪忧心”、“朱寿昌弃官寻母”、“黄庭坚涤亲溺器”、“子路百里负米”,我们就来聊聊子路百里负米的故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何为孝?
文章插图
子路是孔子的的学生,生存的历史背景为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聪明的才智和勇猛的策略,后来做上了大官。他为人比较伉直、比较鲁莽,且非常勇敢,最让人敬佩和感动的事迹就是他对父母的孝,十九岁的子路后来去游玩,当他进入卞时,他的聪明才智与勇猛的精神被孔子知晓和了解,后来他做了孔子的弟子,在孔子门下作学生的阶段,子路总是与孔子一起出入各个国家,在此期间,他与孔子虽然是师徒,但是对于孔子思想的不足,子路总是敢于直言,并且自己所犯之错,孔子也勇于认错、并及时改正。这位集才能与智慧与一体的学生,让孔子极为满意。在孔子对他学生的记载内容里面,子路在里面被提及的次数颇多,可以看出,子路对于孔子的影响和印象很深刻。在论语里面,孔子对子路的记录主要就包括了他的“孝”,以此来说明他的精神对后世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何为孝?
文章插图
子路生长在非常贫穷的家庭里,吃得不好,穿得也不好。他怕父母营养不够,为了让父母能吃到米饭,他要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背回家奉送父母。虽然是这样辛苦,但是子路甘之如饴,孝敬之心始终没有间断和停止过。后来子路发达了,环境和物质条件好了,可是他的父母已经先后过世了。生活环境这么好的情况下,他很想要报答父母之恩,可是父母已经不在身边了,所以他非常的痛心。孔老夫子赞叹子路是位非常尽孝的人。尽孝并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对父母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诚敬。所以孔夫子说,不敬父母,即使有孝心有孝行,都不称为孝,因为那跟家里养牲口几乎是无别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何为孝?
文章插图
现代说孝,往往指子女赡养父母、晚辈赡养长辈。其实,尊敬先于赡养。孝没有具体标准,因为孝心是每个儿女对自己长辈的一种爱和尊重,要是加上“标准”的话,那就更谈不上孝了。孝是发自内心的爱,孝心的定义就是自己的父母生活开心、安心、舒心,这是最好的孝心,因为父母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无求回报的。孝是做自己认为对父母好的,自己认为父母需要的,其实也就是尊敬老人,赡养老人,让他们过更好的生活,在物质上精神上都尽可能的幸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何为孝?】“孝”首先是内心要有孝的信念,并付之于行动中去,信念与行动相结合。孝是一种感觉,来源于相互间的理解和爱,这关键是需要双方调整心态,靠一方硬压另一方是逼不出“孝”来的,那种亲情纽带没了,一切也就都成了形式,也就没有意义了。父母和子女应当是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孝”不仅仅是给父母物质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真正的恭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