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塌陷,可它真有那么差?( 二 )


口碑塌陷,可它真有那么差?
文章插图
除此之外,音乐是影片中有意识选择的听觉元素。
音乐、电影和书,也是影片表现青春的元素选取与符号使用。其中,影片多次借助画面场景使用了蔡蓝钦的经典歌曲《这个世界》。80年代初的台湾,民歌开始进入校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音乐表达自我看法,蔡蓝钦的这首歌便正是其中这样一首带着少年情愁的歌曲。
蔡蓝钦在1987年的情人节逝世,也是影片所立足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时间。影片使用这首音乐,不仅是歌曲与故事文本、情感基调的吻合,1987年享年22岁的蔡蓝钦所代表的青春,以及其对自由、理想与乌托邦的追求,其实也投射到了影片的主人公身上。且蔡蓝钦突然逝世的遗憾,又未尝不是影片主人公想得而不可得的遗憾呢。
《拥挤的乐园》则是借助主角之口传递出的另一首音乐,这首歌的发行时间也是1988年。歌词中“对拥挤的乐园说再见”,正是王柏德在社会压力下的内心写照。
主题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则代替直接告白,成为主人公的情感对话桥梁,以浪漫的桥段,传递出一种美丽的遗憾。手动放映机、老式电影院,《中国最后一个太监》《雪在烧》的电影海报,“不真实的琼瑶电影”,以及《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侬侬》杂志,电影与书成为这部影片书写青春故事的其他符号。
口碑塌陷,可它真有那么差?
文章插图
在细节处理上,影片安排了不少致敬情节形成互文。
最为明显的一处,即是对王柏德昵称“Birdy”的安排,同时在太阳系包厢的桌面上也贴着印有“Bridy”字样的海报。这致敬了1984年根据威廉·霍顿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鸟人》。
《鸟人》的主人公在小时候渴望像鸟儿一样飞翔,在成年经历了战争惨痛之后,每天以鸟的姿态活着。《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借用了“鸟人”在不同时期的意涵,投射于王柏德的人物塑造,一面是他对自由的渴望,一面又是他如何飞翔也无法挣脱的压制与现实境况。
口碑塌陷,可它真有那么差?
文章插图
于是在影片中,王柏德敢于反抗等级权威,敢于挺身帮助因性取向被霸凌的学弟;但另一方面,王柏德又压抑自我真实情感、以女朋友为借口的情感逃避。如此的人物矛盾,即体现了环境压制下个体对于情感选择上的退却与隐忍。
于是,影片中,一心想要放弃的王柏德还是跟着张家汉来到海边,挎着一个印有鸟人图案的挎包,上面写着“忍”。
口碑塌陷,可它真有那么差?
文章插图
影片片尾的尼亚加拉瀑布致敬了《春光乍泄》中的伊瓜苏瀑布,公园戏份的安排则致敬了白先勇在1983年出版的小说《孽子》中的台北新公园,小说主人公在台北新公园所遇见也正是一群被称为“青春鸟”的少年。
此外,影片中市集上拿着抗议布条的人则是对祁家威的人物致敬。
在尼亚加拉瀑布,导游介绍着关于一个女孩因不愿嫁给父母安排的老头在瀑布前哭了很久,最后跳入水里变成人鱼的故事。
影片将这个故事作为背景音予以凸显,其实是对照了片头《旧约雅歌》中的一句话,即“爱情,众水不能息灭,大水也不能淹没。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财宝要换爱情,就全被藐视”,从而形成映衬回环。
口碑塌陷,可它真有那么差?
文章插图
影片中的怀旧元素和市集文化,以及各种精致的细节安排,都印证着电影所基于的历史年代,并用精妙的视听元素服务着影片的主题表达。
爱情、性别、宗教、环境等各种元素相互交织,导演想要表达的很多,但似乎忘了做减法,以致于浪漫且诗意地呈现了个人回忆与个人经历,但又少了一股源于将个体或群体置于历史社会背景中进行思考而来的“后劲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