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宝宝海明威,美国作家,是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一部《老人与海》,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纽约时报》评论说:海明威本人及其笔下的人物,影响了整整一代、甚至几代美国人。人们争相仿效他和他作品中的人物,他就是美国精神的化身。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才华,又有成就的领袖人物,却在1961年,他62岁那年,选择了开枪自杀身亡。而在此之前,他曾经很多次当着朋友的面,拿枪指着自己的脑袋“练习自杀”。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海明威28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自杀身亡了。而在海明威去世5年之后,他的妹妹也服药自杀。16年后,他唯一的弟弟,也选择了和父亲以及哥哥同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在海明威自杀的35年后,他的孙女也死于自杀。有人说,海明威家族带有精神疾病的基因。有人说,海明威家族遭遇了死亡魔咒。还有人说,这一切有可能都源于一场阴谋。真相究竟是什么?这一切,都要由海明威的妈妈说起。
文章插图
1899年,海明威出生在美国的芝加哥。他的父亲克拉伦斯是一名清教徒,也是一位受人尊重的妇产科医生。他的母亲格蕾丝是个钢琴教师,出身于富裕家庭。结婚前,格蕾丝就跟丈夫提出,自己不做家务,克拉伦斯同意了。克拉伦斯和格蕾丝一共生育了6个子女,海明威排行老二。克拉伦斯在外非常受人尊重,可在家里却截然相反。格蕾丝性格自私霸道,再加上做钢琴教师的收入很可观,所以她在丈夫面前表现得非常自负和强势。他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丈夫和其他人的感受。克拉伦斯恪守着自己的承诺,承担着所有的家务活。就连早餐,他都是亲自做好,然后送到妻子床上。尽管如此,他的付出却还是不能令妻子满意。“出身贫寒、长得丑陋,不懂艺术的乡巴佬“,这样的谩骂和羞辱,时常挂在她的嘴边。为了自己的艺术梦,海明威的母亲坚持修建自己的音乐厅,而不考虑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为了能有安逸的生活,她常常扔下6个孩子,以身体不适为借口,一个人躲在乡间别墅。她甚至在一气之下,一把火烧掉了丈夫多年收集的、非常珍视的动、植物标本。母亲的强势,不但让父亲感到压抑无比,而且让整个家庭的氛围,都笼罩在一片阴霾当中。
文章插图
然而,他们夫妻二人的矛盾,却不仅仅限于生活。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他们的分歧也很大——他们都试图按照各自的想法去塑造海明威,去塑造自己的孩子。海明威的父亲喜欢钓鱼、打猎以及各种冒险活动。从海明威3岁起,他的父亲就经常带着他外出。4岁的时候,就鼓励他大胆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海明威的母亲则喜欢音乐和绘画,在海明威很小的时候,她就买了一把大提琴送给儿子。表面上看,这样互补的教育相得益彰。然而,夫妻之间截然不同的价值观,让他们矛盾、冲突不断。他们无休止地当着孩子的面,不遗余力地相互抨击和诋毁。年少的海明威,感受着父母之间深深的矛盾和敌意。这让他无所适从,却又无力反抗。慢慢地,他开始厌恶自己。因为他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做,都不会让父母同时满意,他的生活中充斥着呵斥和指责。母亲要求海明威时刻保持端庄整洁的形象,每天严格按照时间表行事。一旦违背,等待他的便是劈头盖脸的打骂。她严厉地管教着自己的孩子,却忘记了给他们哪怕是一丁点的柔情和温暧。尽管如此,少年的海明威还是显现出了卓越的才华:他是写故事高手、校刊主编、校乐队的大提琴手,同时,他还是优秀的拳击手、足球队队长。成年后的海明威,更是优秀得令人侧目:战场上,他是一条硬汉。他在文坛上的造诣,也令人望尘莫及。然而,在光鲜外表下,海明威的内心却早已经腐朽发霉。
推荐阅读
- 把“穷”与“富”拆开看,原来如何致富古人早告诉我们了,千年无人知
- 惠州记者书写惠州古城故事 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
- 《射雕英雄传》中,为何丘处机、包惜弱不告诉杨康身世?
- 成语故事:牛角挂书
- 故事:散文《第一次步行下乡》陈久平
- 布金买地的故事,戒痴和戒尘改变,执著防碍修行
- 常香玉是如何成为大师的?青春版豫剧现代戏《常香玉》告诉你
- 黑道宠文“战少,夫人去找您父亲单挑了”告诉他别伤着我媳妇儿
- 故事:金老爷万般无奈之下,苏无名出手擒盗,一举成名
- 李白为什么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