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曾用一块肉辅佐君王, 获赐铸造青铜鼎, 其中一尊已位列九大国宝!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各位朋友下午好!子渊前两天给大家介绍了潘达于捐献青铜重器——大盂鼎的传奇故事,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兴趣。今天咱们要说的是潘达于代表潘氏家族所捐赠的另外一件国宝重器——西周大克鼎。其铭文记载了周王的膳夫(御厨)“克”利用一块祭肉帮助周王平定天下的故事,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因而名列《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之中。近期,上海博物馆将其选送《国家宝藏》栏目后,经过重重评选,大克鼎名列“九大国宝”之一。
此人曾用一块肉辅佐君王, 获赐铸造青铜鼎, 其中一尊已位列九大国宝!
文章插图
大克鼎,又名膳夫克鼎,出土于陕西省法门寺一带的窖藏。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当地一个名叫任致远的乡民在取土建房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西周窖藏,其中埋藏有众多青铜器,光是青铜鼎就有一大七小共计八件。根据青铜鼎中所载铭文,人们得知了窖藏珍宝的物主为“克”,故称大鼎为“大克鼎”,七件小鼎为“小克鼎”,小克鼎经辗转,目前藏于世界各地,今天暂且不表。任致远为将这批青铜器卖个好价钱,不惜找人重新打造一辆用三匹驮马才拉得动的大马车,并将这批珍宝运至西安,以期获得更多白银。谁知运抵西安城后,消息早已不慎走漏,不少达官贵人带着打手找上门来,要求任致远低价卖给他们,并恐吓说这些是古代皇家墓葬中的陪葬物,要是不想丢命问斩,就快些将宝贝交出。没见过世面的农民任致远自然被他们吓得冷汗直冒,连忙将窖藏交出回家。
此人曾用一块肉辅佐君王, 获赐铸造青铜鼎, 其中一尊已位列九大国宝!
文章插图
大克鼎进入文玩市场后,首先被游行至此的天津人柯劭态购得,柯劭态是当时有名的大学者,著名的《新元史》就是他修著的。得到大克鼎后,他甚为欣喜,连忙调遣人手将其运回津门。一日,其好友侍读学士、金石大家潘祖荫前来拜访,看见柯劭态所藏的大克鼎后极为激动,丝毫不顾柯的感受,就向其出价购买,此时潘祖荫手中已有左宗棠所赠的大盂鼎,为了深入研究金文,他才向好友提出这种有些“无理”的要求。为成人之美,柯劭态将大克鼎以650两白银低价转售给潘祖荫,潘得之大喜,时常对盂、克两鼎彻夜研究,欲罢不能,如此一来,两尊大鼎就成了潘家的传家之物。
此人曾用一块肉辅佐君王, 获赐铸造青铜鼎, 其中一尊已位列九大国宝!
文章插图
为了保护这两尊大鼎,潘家人不畏强权,不仅婉言拒绝了晚清总督与民国大员的献鼎请求,还在日寇进入苏州城前,将两鼎在内的众多珍宝深埋于地下,直至抗战结束后,两鼎才得以“重现天日”。潘家人为了谨慎起见,并没有向世人展示这些珍宝,而是用废旧衣物将两尊大鼎掩埋,就是人们在杂物堆面前,也不易发现它们,就这样,潘家珍藏得以渡过动荡的内战。新中国成立后,潘家全体经过商议,决定为两尊大鼎找个“好人家”,当时的潘家“家主”、潘祖荫孙媳潘达于亲自致信华东军委会,希望将潘家所藏的两尊青铜大鼎无偿捐献,政府为此派专员赶赴苏州进行交接。【此人曾用一块肉辅佐君王, 获赐铸造青铜鼎, 其中一尊已位列九大国宝!
此人曾用一块肉辅佐君王, 获赐铸造青铜鼎, 其中一尊已位列九大国宝!
文章插图
事后,上海市政府给予潘达于2000万(旧币)的奖励与一张奖状,潘先生只接受了奖状,并将其贴于家中墙上数十载,至于奖金,潘达于却将其慷然捐给朝鲜前线的志愿军将士。1952年,上海博物馆建成之时,两尊国之重器正式进入上博馆藏,接受广大市民参观。1959年,上海博物馆将大盂鼎等馆藏珍品无偿支援刚刚建成不久的国博,大克鼎由此成为上博古代青铜器展厅的镇馆重器。
此人曾用一块肉辅佐君王, 获赐铸造青铜鼎, 其中一尊已位列九大国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