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采访开始于下午13:15,谈话结束时是15:15,总计两个小时。在访问即将结束时,徐迟提出希望能看一眼著名的勃洛克海汶国立实验室同步稳相加速器。杨振宁说,因事先没有和勃洛克海汶联系,而且那里离这并不近,这很难办到。但他们楼下有一座加速器,虽小了一点,但还可以看看。杨振宁带徐迟到楼下一坐大厅,看了一个粒子加速器。杨振宁给徐迟介绍质子是如何从圆柱形范德格喇夫加速器注入到环形加速器,运行约一秒钟后如何接受向前推力加速到一兆电子伏,打到靶子上。
这次访问给徐迟留下了很深印象,他不仅见到了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杨振宁,而且还知道了杨振宁是如何试验着、演算着、思索着关于粒子世界的以及统一自然界四种力量的规范长等等理论。
11月下旬,因武汉家中有事,徐迟匆匆结束了此次美国之行。1986年四月,徐迟开始撰写自己的美国旅行记录。其中,他特地写了一篇访问杨振宁的文章:《在纽约的长岛上—杨振宁博士访问记》。因为所谈问题过于专业,徐迟为了保证文章内容所述准确,特地写信请杨振宁方便时审阅,他随信附上了他所写的四章文章。
但是,杨振宁博士平时太忙,很难抽出时间来看文章。为了不耽误徐迟文章的发表,杨振宁特在原信左下角写下“徐先生:谢谢你特地送给我你的文章,我实在没有功夫看,如发表请注明我未过目,至感。”
【作家徐迟与物理学家杨振宁的一次相遇】《在纽约的长岛上—杨振宁博士访问记》这篇文章定稿后,发表在1987年1月11日《人民日报》第五版。文章发表后,读者好评如潮。后来,该文先后收入在徐迟199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国,一个旅行的秋天》,和1998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命之树常绿-徐迟报告文学选》。
在纽约与杨振宁告别之际,徐迟本与他约定当年年底在北京相见,一起共同参加中国科学院举办的“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论文发表三十周年的庆祝会”。回到国内后,徐迟在北京向中国科学院积极提出了申请,并被批准。但因妻子的突然去世,徐迟没有去北京参加这场庆祝会。“石溪之会”成为了他们今生唯一一次的相见。
推荐阅读
- 西莉亚·布鲁·约翰逊《怪作家》,谈论西方文豪的写作怪癖
- 民国最勤奋的作家,一生写3000万字小说,靠稿费养活3个老婆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为什么有一些走红的作家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 90后新锐作家周恺首部短篇小说集《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出版
- 橙瓜码字100条网络小说写作经验,百万收入作家的真实经历技巧
- 长篇小说《小康之路》出版
- 知名作家:因为其父亲是侵华日军,因此他拒绝生育和吃中国菜
- “老部长”王蒙:86岁仍笔耕不辍的“一线劳力”
- 爆冷!爱潜水的乌贼居然不敌老鹰吃小鸡,遗憾失去年度作家宝座
- 只推荐好书 篇六:史上最强少儿版《西游记》,一位作家父亲送给9岁儿子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