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作家“云泪天雨”也经常思考这个问题。他分析说:“大部分网络小说创作都是闭门造车,通过看书积累写作经验,从书中寻找创作灵感。没有新鲜的现实素材,只能在已有题材中打转转。”
网络文学作品同质化,平台也有责任。网络作家“长缨”指出,某些网站依靠知名作家创作一些作品,获得比较好的市场成绩。对于大部分不出名的作家,网站编辑就会引导他们创作同类作品,以迎合市场需求。
除了同质化、套路化问题,网络文学还存在作品粗糙注水、抄袭侵权,现实题材作品偏少等问题。因此,网络文学精品化创作迫在眉睫。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指出,回顾网络文学发展的二十余年,第一个十年是自发生长,第二个十年是进入主流。如今进入第三个十年,就要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网络文学发展已经到了临界点,外部有短视频、网红直播的冲击,在内部,作者和受众的数量也不可能再有大规模增长,当务之急是激活存量,提升作品质量。
在创作网络小说之前,“也无风雨也无晴”是忠实的网络小说粉丝,公交车上,下课路上,睡觉前,只要有零碎时间,拿起手机就看,看的都是些没有逻辑的“爽文”。后来在创作时,“也无风雨也无晴”也用过这样的套路。不过,“也无风雨也无晴”渐渐发现,随着读者阅历的增加,知识面变宽,以前那些“爽文”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现在创作时,我会逼着自己向现实深处走”。
网络作家“常世”认同“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观点。“走精品化之路不仅是我们的主观意愿,也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普通的‘爽文’,读者就是不认可。你要爽,也要爽得有逻辑,不能太‘无脑’了。”“常世”说。
精品化标准也是网络作家热议的话题。“常世”指出,网络文学精品化,不一定要向传统文学精品化靠拢,而应有自己的标准。
“常世”最近看了不少网络小说,很多作品写得很出众,尤其是人物描写,栩栩如生。“你想象不到,有个作家把少女心思写得惟妙惟肖,而他本人是个大老爷们。以人物情节取胜,也许是网络文学精品化的一个方向。”
文章插图
网络小说《大江大河》 资料图片
现实题材创作是网文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以非遗小说《纨扇新裁》为人熟知的孙静姝,曾有过一段低迷期。
以前,孙静姝写历史题材网络小说,很重视情节的想象力,擅长设计奇诡的故事。写着写着,她发现那种状态不对,“脱离现实的创作,总觉得缺点什么”。于是,她开始寻找新的写作方向。
脱离了创作的舒适区,孙静姝变得茫然无措。“为谁写”“写什么”成为困扰她最大的问题。有一天,她忽然找到灵感,“我可以为南京非遗做点事情”。孙静姝自小在南京长大,很喜欢传统文化,而南京又是非遗重镇,这是她写作得天独厚的优势。
孙静姝以金陵折扇为切入点,通过女主制扇、网络营销、研制扇品、文创融合等情节,让非遗技艺跨越千年,在摩登都市中与现实撞出火花,收获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现实题材创作越来越成为网络小说的重要转向。就拿2019年来说,全年各级各类现实题材征文大赛参与作者过万人,参赛作品超过万部。很多知名网络作家转向现实题材创作。现实题材IP影视剧改编也集中发力,《都挺好》《小欢喜》《少年的你》等影视剧掀起了收视和观影热潮。
这几年,“烟斗老哥”把创作指针转向了中华文化。前年他创作了《妙医鸿途》,今年又完成了《大国名厨》。从传统中医到中华美食,“烟斗老哥”不断在中华文化中穿梭着、思索着。
“每个人都有文化大国梦。”“烟斗老哥”说,希望国外读者看他的作品时,能更多地领略到璀璨的中国文化。
“现实题材好看不好写。要想写出精彩的现实题材作品,网络作家必须深入现实生活。”网络作家“艾小白”在创作现实题材作品时深刻体会到:如果没有深度调研,只是在网上看看新闻,搜搜材料,写出来的东西肯定不会接地气。
推荐阅读
- 中国网络文学能否撕掉“二等文学”标签?
- 读叶永烈“红色三部曲”之《红色的起点》
- 今天,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人物类纪念馆迎来建馆70周年
- 七成观众认为30集以内更合适,中国剧集市场迎来哪些新变化?
- 北大团队花4年采访26位网文平台创始人,解码20多岁中国网络文学
- 魔道祖师“前尘篇”15集制作结束,“后世篇”将迎来哪些亮点
- 音乐剧基地迎来二期入驻机构,与江苏文投签约开展战略合作
- 中国136位网络作家发出《提升网络文学创作质量倡议书》
- 136位网络文学作家联合发出倡议 共同推进网络文学精品化
- 四川作家“冲大刊”迎来开门红! 马平长篇小说《塞影记》入选《作家》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