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12岁来中国留学, 父亲对他说: 十年内不中进士, 断绝父子关系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最大疆域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公里,经济文化也是空前的繁荣,几乎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至今很多地方还有唐人街,足以看出它的影响力。与其他封建王朝相比,唐朝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较强,周边各国到大唐求学的留学生一批又一批。
此人12岁来中国留学, 父亲对他说: 十年内不中进士, 断绝父子关系
文章插图
唐朝建立后,基本上沿用了隋朝的制度,在都城长安设置了国子监,也是那时候的最高学府,类似于现代的北大、清华。可不是谁都能入国子监读书,起初只有三百多个名额,大多都是王公大臣的儿子,也有极个别寒门子弟。
随着大唐国力一日增强,从贞观年间开始,新罗、日本纷纷仰慕大唐之国威,派遣留学生前来学习,他们被安排到国子监。由于留学生越来越多,皇帝下旨扩建国子监,并且增加了招收名额,最多的时候容纳两三千人。在这些留学生当中,有个叫崔致远的人,被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
此人12岁来中国留学, 父亲对他说: 十年内不中进士, 断绝父子关系
文章插图
崔致远出身于新罗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充其量只能算小资生活,尽管条件比一般人优越一些,却没法与显贵相比。崔致远从小比较聪明,父亲对他寄予很高的期望,即现在所说的望子成龙,为了让儿子光宗耀祖,父亲找了不少关系,把只有12岁的崔致远送到唐朝留学。
临走之前,崔致远向家人告别,想到即将独自一人到异国他乡求学,崔致远心中五味杂陈,更多的是对亲人的不舍,毕竟他还是个少年,且没有离开过故乡。看着眼泪婆娑的崔致远,父亲也十分难过,但为了他的前程和家族的命运,严厉地对他说:“十年不第进士,则勿谓吾儿。”
此人12岁来中国留学, 父亲对他说: 十年内不中进士, 断绝父子关系
文章插图
他父亲意思很简单,如果十年之内不在大唐考中进士,就与他断绝父子关系,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于是,崔致远牢牢地记住父亲的嘱咐,从来不敢忘记,带着些许盘缠,坐上前往唐朝的船,开启了求学生涯。先是乘船,后又换成马车,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国际级大都市长安。
望着车水马龙的长安大街,崔致远感觉像是做梦一般,虽然此时已是晚唐时期,没有了昔日的繁华,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旧是各藩属国心中的老大哥。当时国子监里的留学生与唐朝学子待遇相同,都能得到朝廷的资助,因此崔致远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至少是衣食无忧,可以安心读书。
此人12岁来中国留学, 父亲对他说: 十年内不中进士, 断绝父子关系
文章插图
此人12岁来中国留学, 父亲对他说: 十年内不中进士, 断绝父子关系】故乡容不下肉身,他乡容不下灵魂,崔致远迷茫过、孤独过,但他坚持了下来,六年后一举中第。按照唐朝的律法,考中进士的外国学生也可以做官,只是需要经过吏部的审核。又过了两年,崔致远当上了溧水县尉,28岁时返回新罗被委以重任。他的文学功底也不错,《全唐诗》中收录了一些作品,是唐朝时期外国留学生中较为知名的一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