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再读鲁迅的《伤逝》,才明白全职太太的“悲哀”
前两天几个朋友坐在一起聊天 , 期间有人说:日本年轻女性不恋爱不结婚的人数 , 20年间增加了1.5倍 。
有朋友接话道:这很正常 , 女性由于自由、独立思想的觉悟 , 未来单身的只会更多 。
的确如此 , 放眼望去 , 我们身边的大龄单身女性越来越多 , 她们有稳定的工作 , 能养活自己 , 有能聊天的朋友 , 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 婚姻好像变得无关紧要 。
反而是一些年轻女性 , 已婚的比较多 。
这让我想起日本演员木希林的一句名言:结婚一定要趁年轻 。 等学会分辨善恶得失 , 就没法结婚了 。
有朋友拿这句话开玩笑 , 说单身的要结婚就赶紧去找年轻的女孩 , 这样好“忽悠” , 就算以后结婚了发现日子不是想象的那样 , 很多人因为孩子的关系也不会选择离婚 。 等到人家年龄大一点 , 懂得多了 , 就不愿意踏入婚姻了 。
话虽损了点 , 不过道理倒是这么个道理 。
看过太多已婚女性不幸的新闻 , 多少步入社会、对人生有所感悟的女性 , 喊出了“不婚不育保平安”的口号 。 甚至在女性主义潮流的影响下 , 不少人觉得 , 婚姻对女性是一种压榨 , 尤其是作为全职太太的女性 。
本文插图
近年来 , “全职太太”一直是个被热议的话题 , 不管是影视剧还是现实中 , 都不乏这样的例子:女人结婚后 , 生了孩子 , 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 , 不得不选择退居家庭 , 做全职太太 , 相夫教子照顾父母和整个家庭 。
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消耗”中 , 全职太太不仅渐渐脱离社会 , 还因为长期无收入而被家人嫌弃 , 甚至引发婚姻危机 。
想起前段时间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反对女学生当全职太太的事情 。
当初张校长的采访一出 , 网上有不少人骂她是“女权” , 管得多等等 , 很多人是跟风骂 , 剩下一部分人或许真的不懂全职太太的“悲哀” 。
张桂梅校长觉得 , 她辛辛苦苦培养女学生 , 是为了帮她改变宿命 , 摆脱只靠男人的生活 。 在她看来 , 女人要靠自己 , 不能靠男人 , 全职太太在家庭里待着 , 能力没有提升 , 没有自我的价值 , 就没有选择权 。 时间久了被老公嫌弃 , 婚姻很容易陷入危机 。
其实从一定的角度讲 , 张校长的想法是对的 , 站在底层女性的角度来说 , 要想改变命运 , 只能靠读书和工作 , 有了工作也就有了独立的资本 。 毕竟手心朝上的日子 , 谁过谁知道 。
本文插图
其实关于全职太太的话题 , 早在95年前鲁迅先生就探讨过 , 《彷徨》里收录的小说《伤逝》 , 便是围绕一个刚觉醒的新女性回归家庭后的婚姻生活而写 。
这篇小说我在初中时读过 , 当时读完后只会为“爱消失的太快”而感伤 , 二十年后再读 , 才发现成年人读懂鲁迅的《伤逝》 , 也就读懂了全职太太的“悲哀” 。
小说里的故事很简单 , 大家庭出身的女孩子君跟着寒门子弟涓生私奔了 。 本就是两颗自由的灵魂 , 一起谈理想 , 谈新文化 , 新观念 , 互相被吸引很正常 。 但这种爱在面对琐碎无味的生活后 , 没有持续多久 , 像燃起的火柴 , 跳动了几下就消失了 。
敏感的子君捕捉到了这一点 , 把仅有的钱留给涓生后便离开了 , 不久后便去世了 。
《伤逝》是涓生的手记 , 记录了他和子君如何相爱 , 又如何不爱的 , 涓生不止一次忏悔 , 如果不是他 , 子君不会死 。
但 , 或许子君的“悲剧” , 是早已注定的 。
本文插图
推荐阅读
- “我父母打工多可怜,你拿嫁妆还二十万债”,媳妇这样反驳很霸气
- 婆婆再婚不愿带孙,儿媳无奈答应,2年后婆婆后悔了跪求儿媳原谅
- 情感|为照顾外孙与儿媳决裂,8年后岳母摔断腿,女婿奉上3万送走岳母
- 38岁男子晚婚,四年后嫂子和小叔子争不动产权:房屋写我名字
- “你不同意0彩礼嫁给我,那我们就分手”,分手3年后,男生哭了
- 老父亲把七十万全给了弟弟,几年后他却让我养老:亏不了你,放心
- 我儿外面有女人,说明他优秀,3年后她为儿子的“优秀”买了单
- 离婚4年后,前婆婆找上门:不同意复婚,我就在你娘家长住不走
- “养儿子二十多年,老了住他家有错吗”单亲母亲的话,心酸又无奈
- 离婚半年后,前妻找上门来说我妈没钱交房租 前夫:关我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