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以今天民主政治的眼光来看这个故事,会得出了不太一样的结论。我们再来解读一下这段文字。”厉王虐“,虐是个会意字,字的本意是”从虍(hǔ指虎头),爪人。即虎足反爪伤人。“周厉王作为国家机器的最高统治者,形容他用虎爪伤人,可能并不是贬义词。和商纣王、周幽王不同的是,史料上也确实找不到周厉王如何残暴的记载。唯一能和”厉王虐“对应的行为,就是周厉王”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这几句话。换句话说,周厉王设置了一个特务机构,监督国民的言语。发现有心怀不满说厉王坏话的,如果有人举报,就杀掉。记住,是有人举报!
文章插图
这种国家行为,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周朝,应该不算是过于恶劣的暴政。况且,国人诽谤君王,从一个侧面甚至可以看出,当时的民主气氛其实是很浓的。甚至可能类似于西方的古希腊时期的民主政治。对于高高在上的周天子,国人谤之!且不论周厉王到底做了些什么事,这个国人,到底是什么人?竟然敢说天子的坏话。所以,西周厉王时期,后世所谓君主专制制度,恐怕尚未形成。国人才敢于谤君。那么,什么人是国人呢?西周时期的都城,一般都有宫城和外城两重。城内又称国,国的繁体字为國,意思是士兵持戈在城内守卫。所以,国人,就是居住在都城里的居民。居住在城外的居民,则多称为”野人“或”鄙人“。野人以种田为生,国人则以商业、手工业或做官(服务于政府)为生。
国人,肯定不是奴隶。而是包括平民和贵族在内的京畿居民的统称。如果国人指的是奴隶,那么周厉王根本无需二话,直接命军队擒拿下来咔嚓了事,也就没有后来的”国人暴动“一说了。成康之治之后,西周社会矛盾逐渐激化。特别是周昭王时期大事征讨,面对南方的荆楚崛起,他亲征汉水,却大败而归。直接把周朝的军队周六师送回了老家。”周昭王十九年春。。。祭公、辛伯从王伐楚。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王陟。“《竹书纪年》从穆王开始,西周进入了衰落期。所以,到周厉王时,国人里就包含有很多落魄的士族和破产的周民。面对列祖列宗留下的烂摊子,厉王无奈,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本和国人共享的山林、盐铜之利收归国有!这个举措,严重侵犯了所有人的利益。于是引来了国人异口同声的骂声!
被后世唾骂的改革者周厉王
我们知道,西周时期实行的是后世所说的”井田制“。这种土地制度,其实就是《司马法》所说的”乘马制“。”乘马制“最早是夏代商侯相土发明的。西周能够兴起灭商,靠的就是这种土地制度。《司马法》曰:“甸六十四井,出长毂一乘,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戈楯具,谓之乘马。”西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建立邦国,诸侯把土地再分封给大夫。战争期间,诸侯国君从大夫那里征兵,而大夫的兵源和装备、粮草来自于士。士,手下还有农民。农民就充当步兵和后勤补给。按照《司马法》的记载,每一个甸包含六十四个井,一井为900亩,公田100亩生产的物资为领主所有,余下800亩生产的产品就归属于领主手下的士和士手下的农民。作为回报,战争期间,六十四井出一乘战车(四马),穿戴盔甲的战士三人,步兵七十二人。牛十二头,仆从人员二十五人。共计一百人。粮草军械自备。
可见,这个甸的领主,至少是大夫级别。甸主,就是《史记》里所说的“邦内甸服”的领主!最小的甸主,可能就是五等爵位里最低的男爵,所占有的土地也至少有57600亩之巨!“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翟荒服。”《史记 周本纪》绝大部分国土分封给了诸侯,自己国内这么多土地都给了卿士大夫,周天子所剩下的土地就不多了。如果诸侯国都按照九田贡一的标准朝贡天子,周国内倾士大夫都按时交租,那么周天子还是非常富裕的。但周共王之后,诸侯逐渐不朝,周王朝的经济就只能依赖本土的甸主了。“共王游于泾上,密康公从,有三女饹之。其母曰:“必致之王。”康公不献,一年,共王灭密。“《史记 周本纪》也就是说,周共王(厉王的曾祖父)出去玩,密国国君康公跟随。结果有三个美女两人都看上了。密康公不愿意献给共王,结果共王就灭了他的国。因此,到了周厉王时期,周国的财政已经入不敷出,频于破产。
推荐阅读
- 佛教这三件事易损福报,最好别做!
-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除不尊崇孟子之外,还做了三件令人费解的事情
- 农村老话“男人三件宝,丑妻薄田破棉袄”,啥意思?为何这么说?
- 闻太师“回兵陈十策”,为何纣王坚决不同意执行这三件事
- “舌战群儒”只是小说家言,诸葛亮能成功,只因做好了三件事!
- 太空服、火锅盆、玉凿 金沙遗址这三件文物自带网红特质
- 书法欣赏|王铎草书手卷三件
- 晁盖做完这三件事就已经注定了悲惨结局:不是被架空就是死于非命
- 太上老君打造了三件武器,八戒悟空各一件,另一件在谁手上?
- 大玉儿舍身劝降洪承畴不靠谱 但发生在洪承畴身上这三件事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