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春节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春节】中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拉开序幕的,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春节
文章插图
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辞旧迎新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
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
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春节
文章插图
春节又叫岁首、岁朝、年、过年,是夏历新年的第一天。由于历法不同,各朝各代元旦的日期也不一致:夏代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使用殷历,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使用周历,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使用秦历,以农历十月初一为元旦;西汉前期仍然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前 104 年)改用司马迁、落下闳创制的《太初历》,又重新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以后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建丑的殷历,唐武后和肃宗时改用建子的周历外,各朝代均使用夏历,至清朝末年。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春节
文章插图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 1 月1 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确定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 1 月 1 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至此,春节和元旦便成为两个不同的节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