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作《和平颂》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画作《和平颂》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文章插图
2019年5月3日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日。中国邮政发行1枚以齐白石领衔创作的《和平颂》为图案的纪念邮票。
齐白石领衔创作的巨幅国画《和平颂》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55年6月22日至29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隆重召开了世界和平大会,中国成为被邀参会的主要国家,郭沫若也以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的身份被邀出席会议。对此次世界和平大会,中国高度重视,派出了由各界知名人士45人组成的代表团。临行前,周恩来总理做了重要讲话,要求在这次会议上“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艺术、思想”。于是,郭沫若、廖承志、楚图南(第一任对外友好协会会长)一起商定,为响应美国著名画家里费勒吉尔的建议“让全世界进步艺术家通过他们的艺术而对世界和平大会做出贡献”的提议,决定邀请我国14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当代著名书画家合作,创作以和平、友谊为主题的巨幅国画《和平颂》。这14位被邀的著名书画家分别是齐白石、陈半丁、何香凝、于非闇、汪慎生、李瑞龄、马晋、徐燕孙、杨敏、王雪涛、吴一舸、张其翼、田世光、段履青。
画作《和平颂》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这14名著名书画家齐聚中国美协旧址(北京帅府园),齐白石开笔画了遒劲的石头。他由于年事已高,画过后即被送回家中休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何香凝画了焕发盎然生机的劲松;于非闇、李瑞龄、张其翼、段履青画了工笔翎毛和平鸽;王雪涛画了写意牡丹;汪慎生画了菊花;马晋画了翠竹,徐燕孙画了兰草;杨敏画了桃花和梅花;吴一舸画了蝴蝶兰与溪水;陈半丁画了藤萝并题写了书法;最年轻的田世光画了棵硕大的白玉兰。众名家不拘一格笔墨纵横,精心布局,将画面添画得尽善尽美,既发挥了每个画家的特长,又完美地取得和谐的效果。通过众名家色彩缤纷的花卉,壮美的苍松翠柏,和平鸽如同飞出画面在大自然中翱翔。这幅画创作前后历时10天,完成后,郭沫若应名家之请,欣然提笔写出“和平颂”三个大字和“一九五五年六月郭沫若题”,后钤印一方。旁款为陈半丁所书“为了对世界和平大会表示祝贺,为了表达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事业的拥护,一九五五年五月,我们14人作此画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合作者依次题名,最后书“陈半丁题”,钤印两方。该画长398厘米,高201厘米。
《和平颂》作品的主题是15只象征和平的鸽子,它以白色为基调,与作品配景中重墨的巨石、黑色的劲松和墨绿色的大片牡丹叶形成了强烈的黑白对比,更突显出15只和平鸽。同时,配景中又利用多种不同的四季花卉,与巨石溪流呼应,使画面整体具有了层次感,整个画面既灵动又静美,渲染出平安、祥和的氛围。加上郭沫若的题名和陈半丁的题款、钤印,更是锦上添花,是一幅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典型中国画。
《和平颂》被誉为“拉开了文艺外交的帷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各界人士对中国画的认知。《和平颂》的创作,以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巨大的国际影响力以及14位大师强大的艺术感召力和作品本身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艺术史、外交史、文化交流史上的名作和佳话。
由于《和平颂》在世界和平大会上的影响,1956年4月27日,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评议委员会决定将1955年度的国际和平奖授予齐白石、居里夫人等四人。1956年9月1日,联合国特别授予齐白石和平奖的仪式在北京举行。周恩来总理出席了大会,茅盾代表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奖金评议委员会致辞并授予齐白石金质奖章、荣誉奖状和奖金,创作《和平颂》的大多数艺术家也出席了颁奖大会。(朱国琼)
【来源:团结报党派e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