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国”最早是中国翻译,如今日本仍在使用,中国为何却弃之不用

中国翻译界历来有自己的翻译标准,一百多年前,大翻译家严复提出“信”“达”“雅”的观点;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主张翻译要“信”与“顺”,今天翻译界倡导“忠实”与“通顺”,是鲁迅观点的一种顺延。如果翻译家不够严谨,就会引致谬误,给文化传播带来困扰。有名的事件之一就是巴尔扎克小说全集名称的错译,本应是《人间戏剧》,因为翻译者的不求甚解,选用了错误的释义,导致《人间喜剧》在中国流行了半个多世纪。也有一些翻译无关词的本义,完全是时代、时势作出的选择,比如对“America”的翻译就随着历史发展历经了多次变迁。
“米国”最早是中国翻译,如今日本仍在使用,中国为何却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15世纪末,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历经两个多月的航行发现一块陆地,把那里当作亚洲大陆的一部分。七年后,另一位意大利航海家Amerigo也来此探险,发现它并非亚洲大陆,而是一块新大陆。归国后这位航海家将自己的考察结果公诸于众。又过了几年,德国地理学家瓦尔德塞弥勒在世界地图上将这块陆地标注为America,是Amerigo的一种变格。
“米国”最早是中国翻译,如今日本仍在使用,中国为何却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16世纪中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澳门,热爱钻研的他苦学汉语,同时制作中文版世界地图,此后为求完善利玛窦不断重复绘制,并在中国刊行了《坤舆万国全图》。在这上面,利玛窦给北美洲命名为北亚墨利加。1776年美国独立之后,结合“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叫法,中国人将美国称为“亚墨利加合众国”。这个名字又长又拗口,聪明的国人又以星条旗来喻指美国,管它叫“花旗国”,花旗两字流传至今,还舶去了越南和日本。
“米国”最早是中国翻译,如今日本仍在使用,中国为何却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清朝以后,这两个译名都没有得到广泛沿用,咸丰八年时清政府与美国签订《天津条约》,称呼其为“大亚美理驾合众国”,并在序言中使用了“为此美举”这种谄媚的措辞。到了光绪年间签订《辛丑条约》时,“亚”“理”“驾”三个字也人间蒸发了,简化成了“大美国”。日本最初沿用利玛窦的译法,称美国为“亚墨利加合众国”,不带任何感情色彩。至于缘何后来改称“米国”,也与中国脱不开关系。19世纪上半叶,中国爆发鸦片战争,著名思想家魏源痛定思痛,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同时在诗中用“弥夷”指代“弥利坚”,也就是美国。这一叫法在他的著作《海国图志》中得以沿用,后来这套50卷本丛书在日本风靡,成为日本维新派的必读书目。也因为书中的说法,“弥利坚合众国”取代“亚墨利加合众国”在日本流行起来。
“米国”最早是中国翻译,如今日本仍在使用,中国为何却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不过由于繁体字“弥”不好写,这个字又慢慢演化成读音相近的“米”字。而被西方人誉为“东方伽利略”的晚清学者徐继畲在其著作《瀛寰志略》中,也将美国称之为“米国”。由于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人在自己的书中把美国称为“米利坚”,简称“米国”。当然坊间对于日本的这种叫法有另一个版本的解读,说日本管美国叫“米国”,是有把美国吃掉、干掉的意思,图谋不轨,包藏祸心,还说这个观点来源于蒋介石。具体情况已不可考,但至今在日本一些非官方的文本当中,确实还有“米国”这样的叫法。
“米国”最早是中国翻译,如今日本仍在使用,中国为何却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美国的官方称呼逐渐确定下来,统一为“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这种叫法一直沿用到今天,韩国和中国采用同样的叫法,而朝鲜则和日本一样,沿用“米国”的叫法。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现象。就是近代中国对于曾经侵略中国的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国名翻译得都十分美好,像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芬兰等,而外国人称呼中国,就用过“亚细亚”“支那”等不友好、含有歧视的叫法。这是为什么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