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好文《当生命还由自己做主时》,此文对安度晩年生活,很有启发!( 二 )
本文插图
日本老太太相对是朴实到不行 , 也许是文化差异 , 色调完全不同 , 不是咖啡色系 , 就是土黄色 , 连薄施脂粉都不愿意 , 更别提戴手饰或擦口红了 , 难免予人感觉真的是在养老 , 而不像是在享受老年生活 。
刚到美国的养老院时 , 总觉得和美国老人聊天 , 一点不觉得他们是老人 。 后来才发现 , 原来是在日本养老院看到的老先生老太太们 , 几乎都是无牙或剩几颗的牙齿 , 多少显得更苍老许多 。 只有在吃饭时 , 有的会戴著假牙 , 但不合嘴、在口中乱动、随时“伴奏”的假牙也不少 。
但在美国 , 老人们的牙齿相对漂亮而合嘴 , 美国人到60岁做牙齿矫正的 , 大有人在 。 因为有一口好牙 , 美国老人不太需要吃所谓的软的老人食 , 他们照样吃火腿或汉堡 , 而且牙齿好 , 有助于营养吸收而更健康 。 所以美国老人到90多岁仍高壮有百多公斤的不少 , 皮肤仍有光泽及弹性的人更不少 。
相对在日本看到的老人 , 不少老太太都只有2、30多公斤 , 普遍清瘦 , 或像风干橘子皮般的感觉 , 是很不一样的 , 虽然长寿 , 但健康品质不一定很好 。
本文插图
三、肯定自我价值 , 不期待子女孝养
在心情上 , 同样是老人 , 美国老人普遍肯定自我价值 , 而不会自怨自艾的说“自己老了 , 没有用了” , 更不会有想死的念头;在日本的养老院 , 常听到说“活太老 , 太麻烦家族”的老人相对不少 , 也常将死挂在嘴边 。 而根据工作人员的说法 , 常提及想死的念头 , 其实是希望引起注意关心的说法 。
另外 , 在对子女的期待上 , 东西方的确不同 。 美国人豁达许多 , 美国人将养小孩当成义务或责任 , 照顾自己到老是自己的责任 。
有不少老人告诉我 , 早把房子都卖掉了 , 安心住进养老院 。 遇有节日时 , 子女会来养老院邀请长者到作客2、3天 , 或来个家族聚餐 , 比较不会有由子女照顾终老的心理需求 。 无所求 , 没有期望 , 也不会抱怨 , 所以提到子女时 , 大半是正面的声音 。
正因为美国老人对子女的奉养心态是零 , 没有期待 , 所以每当小孩或孙子到养老院来探视时 , 对老人而言都是加分 , 显得非常开心 。 亲子相处的品质反而很好 。
本文插图
反观在日本的养老院 , 定期来探视是子女应该做的 , 一周没来就会被“扣分”;日本老人常会说:“媳妇一星期没来了 , 女儿说今天要来但还没来” , 因为期待反而有失落感 , 如果临时有事不能来 , 老人反而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及说法 , 这也许也是东方人受传统观念束缚的结果 。
美国老人相对独立而坚强 , 过日子是自己的事 , 不是寄托在子女们的关心与否而决定快乐不快乐 , 和日本老人真的很不一样啊!”
本文插图
看到了这篇文章 , 深有感触 , 东西方的文化传统有很大不同 , 表现在如何安度晚年方面竟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在《论老年》中说:老年人不仅要保重身体 , 还应注意理智与心灵的健康 , 因此老年也得不断学习 。 “一个总是在这些学习和工作中讨生活的人 , 是不会察觉自己老之将至的 。 ”这与孔子所云:“发愤忘食 , 乐以忘忧 , 不知老之将至”是一个道理 。
人这一辈子 , 生和死都是被动的 , 基本无法选择 , 所谓“来如流水 , 去如风” 。 我们能够掌控的 , 只有自己的心情 。 我们这一代人在特殊的人生经历中遍尝酸甜苦辣 , 如今终于卸下了身上的重担 。
推荐阅读
- 很经典的四句话受益一生
- 很有感触的句子,经典至极,人人点赞
- 感悟人生的经典短句,内涵深刻,让人百读不厌
- 经典励志的人生感悟句子,通透走心,值得细细品读
- 很有道理的说说短语,经典走心,值得分享
- 感悟人生的经典句子,透彻走心,句句实用
- 15句“骚情话”,十分惊艳,非常经典
- 每日一句话经典语录,值得点赞~
- 2021,必读好文!连读十遍,大彻大悟
- 简短有内涵的经典说说,句句入骨,让人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