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与石峁,友谊的小船是怎么彻底翻的?( 三 )


由于石峁的巨大磁场的存在,尧决定北进临汾盆地,立国建都,大方向上与石峁靠拢。不过,因为夏至影长“地中”1.6尺的标准,已经据垣曲盆地老营的实测数据而固定,成为“正统”地位的标尺,因而又限定了尧定都选址,不可能无限地靠近石峁城址,不能超过“地中”晷影标准1.6尺过多。
于是,尧经过像“周公卜洛”那样在临汾盆地各处圭表测量“相宅”,在临汾盆地的东缘,确定了夏至晷影1.69尺的极限边界,再向北便为1.7尺,超越了“地中”标准,都城选址则失去“正统”的地位,也无法用夏至测影的方式,验证给别人看自己的都城是符合“地中”标准。
而临汾盆地周遭,最高峰是东侧太行山系太岳山脉的主峰崇峰,俗称塔儿山,海拔1493米,山峰形态如盘腿席地端坐的左衽之人,作为都城背靠的“祖山”最佳首选。
陶寺与石峁,友谊的小船是怎么彻底翻的?
文章插图
▲从陶寺遗址看东部的“祖山”塔儿山
加之,塔儿山主峰上半年2月27日(四千年前3月16日)日出时日切主峰标志春祀大社与冰消节令,下半年10月14日(四千年前10月31日)日出时日切主峰标志秋祀天地和初霜节令,都是陶寺文化所需要的天文准线。于是这个观测点只能落在今天的陶寺遗址东南。
此外,陶寺都城的选址当然还考虑到大的地理环境,包括农业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利用和趋利避害、大崮堆山的特殊石料资源利用。大崮堆山特殊的变质砂岩适于制造坚韧“穿甲箭镞”,陶寺文化早期便开始制造这样的箭镞,或许也是同石峁交易的军工商品之一,只是交易量很可能不大。
尽管至陶寺文化中期,陶寺都城规划的“八卦”宇宙观指导才显山露水,但陶寺都城选址毕竟是陶寺文化早期便选定的,暗示陶寺文化早期都城选址时,便对陶寺都城选址的微地貌环境与天、地、山、泽、火、水、风、雷“八卦”宇宙观附会,有所考虑。
另一方面,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神木秃尾河东岸的山峁上,介于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之间。这里的生态环境并不适于农耕,缺乏广袤的草场,也不适于游牧,处于农牧过渡地带。
石峁城址以北广袤的蒙古高原、西北的阿尔泰地区,是游牧族群生活的家园,他们需要黄河中游地区主要是豫西晋南地区农业族群生产的粮食。而石峁城址以南的豫西晋南地区农业族群需要北方草原族群生产的牲畜如绵羊与黄牛及其相关制品作为生活资料的补充。因此,石峁城址作为不同地域间、不同文化间、不同生业间之农业与牧业商品交换大都市的区位作用,便凸显出来。
陶寺与石峁,友谊的小船是怎么彻底翻的?
文章插图
▲石峁遗址皇城台发掘现场
显然,石峁城作为边贸商业国家的都城,它的选址首先占领边贸交易市场区位,交通便利,不论是游牧部族还是农业部族,来到石峁边贸市场均有适宜的可及性。同时,石峁的选址一定要易守难攻的地貌,商贸城市军事防御性是第一位的,要保障商人与商品货物的安全,也就是保障市场的安全,这是石峁城市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陶寺与石峁都城选址时,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向对方靠拢,相互吸引、相互欣赏是主旋律,陶寺文化早期与石峁早期在行为上,必然表现为邵晶先生所谓的有限的接触与交易,社会上层交流网的交流贡献也不可小觑。
陶寺与石峁,友谊的小船是怎么彻底翻的?
文章插图
▲石峁遗址皇城台大台基南护墙

双雄联手的“蜜月期”
陶寺文化中期与石峁集团发生了深刻的互动,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彼此又相互保持自己的个性,和谐共处。双雄都开始向各自发展的巅峰冲击,都营建各自巨大的外郭城。
陶寺外郭城城门加筑“C”字形瓮城,有可能受到石峁皇城台门址凹凸扣合形内、外瓮城结构的启发,发明了简单却实用的军事城防工事“C”字形瓮城。


推荐阅读